五港镇:强化“三资”管理 守好群众“家底”
■ 通讯员 董 浩
今年以来,五港镇纪委充分发挥监督治理效能,结合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对全镇“三资”管理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严格排查摸底,晒出“问题单”。迅速召开党委会学习县纪委《关于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工作要求,细化工作时限,压实整治责任。按照“五查”工作要求,联合相关站办对全镇22个村(居)“三资”管理是否建立资金、资产、资源台账,是否存在“糊涂账”、是否公开透明让群众信服、监管是否到位及资源管理情况等进行全面监督检查,确保专项整治工作落实落地。截至目前,通过摸底排查已发现涉及“三资”管理中资源管理方面4个问题。
积极推动落实,完成“责任状”。制定镇、村两级整改责任清单,对自检自查、全面检查、信访举报、调研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实行清单式管理,明确问题整改责任人,逐条整改销号。实行班子成员包抓制度,由镇纪委牵头组成督查组,从严开展“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督查”,督促各村按时保质完成任务。在自查自改的基础上,镇纪委不定期直入“三资”管理问题村,传导提级监督信号,倒逼村组干部履职尽责,形成“三资”管理问题“发现—交办—整改—销号”闭环工作机制。
持续巩固成效,用好“追踪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直插问题整改现场,对涉及“三资”管理问题开展“回头看”,防止整改工作“虎头蛇尾”。抓住关键节点,不断加大整改不到位典型问题通报力度,对弄虚作假、消极应付、流于形式等问题一律点名通报,强化警示教育效果。加强与各村、各相关站所对接联系,拓宽问题线索收集渠道,紧盯表面整改、虚假整改、敷衍塞责等突出问题,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打折扣、搞变通等问题严查快办,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强化震慑效应。截至目前,五港镇纪委针对检查出的问题批评教育4人,提醒谈话8人,约谈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