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码街道:“小积分”管好“大队伍”
■ 融媒体记者 杨海燕 通讯员 刘 勇
通过积分充分激发党员的在党意识,增强党员的服务意识,调动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干群关系越来越融合。这是朱码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兵对党员积分“储蓄所”的深刻体会。
2020年10月,朱码街道笪巷村设立全县第一家党员积分“储蓄所”,将党员日常表现、作用发挥情况折算成分值,计入积分“存折”,让党建工作更有效率,也更有质量。如今,党员积分“储蓄所”在推动朱码街道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朱码街道在全县的目标考核不断进位,2020年为三等奖,2021年为二等奖,2022年一季度已实现3个亿元工业项目开工。
2020年8月,李兵任朱码街道党工委书记后,发现很多农村党员虽然正常参加组织活动,但参与乡村振兴、信访调解、脱贫攻坚等工作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党员在党意识、作用发挥普遍不强。经过多方探索,李兵决定在笪巷村试点党员积分“储蓄所”做法,将党员日常表现折算成积分,计入存折,进行公示,积分可以兑换毛巾、香皂、水杯等礼品。工作开展后,激发了党员干事热情,增强了党员的获得感和荣誉感,也为笪巷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笪巷村原来邻里矛盾多,群众对村干部服务不满意,村经济发展思路不明晰,村里垃圾长期无人处理,村民居住环境杂乱无章。设立党员积分“储蓄所”后,党员不但看到自己积分,还能看到别人积分,通过对比找差距,只有多做贡献才能多得积分,不落人后。村里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大家积极认领任务,围绕岗位职责认真履职,积极参与村里各项工作,村里大事小情有人管、有人问。不久,群众惊喜地发现,党员干部及时解决了他们反映的问题,及时调解各种矛盾,村里有了保洁员,垃圾日产日清,污水管网安装到位,笪巷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水美乡村,原来每年只有几万元的村集体收入,去年增加到20多万元。现在,笪巷村党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群一心。今年将力创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以笪巷村为模板,党员“积分储蓄所”很快在朱码街道所有村(居)全面开花。
花桥村是省定经济薄弱村,实施党员“积分储蓄所”后,引入党员服务机制和帮办机制,把党员划分到每个网格中,联系群众,提供服务项目。在瓜篓、黄花菜等脱贫攻坚项目中,每个项目都有二三名党员负责联系、监督项目的实施和收益。瓜蒌项目实施中,别的地方一般只销售瓜篓子、瓜篓皮,花桥村的党员把瓜篓根洗净、晾干后销售,增加村集体收入。2021年,黄花菜、瓜蒌、光伏发电等项目为村集体收入带来70多万元收益。陶码社区经济薄弱,文明城市创建不作为,毁绿种菜现象多,下水道不通畅,车辆乱停乱放,环境“脏乱差”,有了党员“积分储蓄所”后,党员干部有了干事的动力,干群关系明显好转,“脏乱差”逐渐消失,村容村貌越来越美。
朱码街道有38个村(居),其中8个村(居)在20多年前划归县经济开发区,2021年9月重新划归朱码街道后,在街道党委组织推动下,以党员“积分储蓄所”为阵地,灌输党员服务思想,让每一个党员都成为一面旗帜,为群众提供红色代办服务,化解群众邻里矛盾,促进经济发展。
“心有目标,干有方向。现在党员干部主动认领工作、任务,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心全意谋发展的大好局面。”李兵说。下一步,朱码街道将把党员“积分储蓄所”作为激发党员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抓细抓实抓到位,不断优化、完善,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发挥更大动能,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设,为朱码街道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