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营镇:打好村集体经济增收组合拳
■ 通讯员 严 胜 朱爱琳
本报讯 今年以来,黄营镇坚持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加快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确保全镇17个行政村中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18万元以上,其中超30万元达50%以上。祝贤村一马当先,一季度增收23万元,向全年增收100万元大关冲刺。
强化组织,在增收责任上凝聚合力。建强“紧密型”指挥体系,压实片工、驻村干部、村书记责任,以“敲门行动”“大走访”等为契机,深入村组,因地制宜谋划“一村一策”,朱桥村定位于牛羊产业、六堡村定位于苹果产业的发展思路得到宣传推广。用好“研究型”工作方法。先后举办“村书记论发展大讲堂”、村集体经济增收座谈会,邀请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好的村党总支书记走上讲台介绍经验,激励其他村学习借鉴。压实高效率推动措施。每月定期通报各村集体经济增收情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对未完成村集体经济增收任务的,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聚焦项目,在增收产业上激发动力。盘活闲置资产促增收。鼓励村集体在闲置村部、学校等建设用地上新建厂房,用于租赁给新招引企业收取租金,并吸纳村民务工致富,目前拟盘活原徐跳小学、守阳学校等约240余亩地块。优质农业项目促增收。鼓励村集体和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到发展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优质农业项目,如道行村拟拿出集体土地,并引导村民拿出自家承包地,合计约1400亩集中连片土地,入股到位于邻村朱桥村的晋益农业项目参与分红。土地流转促增收。该镇共有耕地8.9万亩,目前已流转4.2万亩,流转率达47.2%。今年计划新增流转土地超5500亩,将一批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介绍其到镇区企业打工增收,进一步集聚镇区人气、推动镇区扩容。
摸清底数,在增收路径上挖掘潜力。盘活集体资源。复制推广祝贤村试公共空间和集体资源整治经验,组织农经、水利、国土、村建等部门与各村一道,逐个梳理、登记、核查村内沟渠路塘、土地、水面等集体资产资源。注重村集体资金投入。严格依法加大农村“三资”监管力度,鼓励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村自行建设厂房对外出租。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各条线积极主动与上级部门及帮扶工作队后方单位对接,最大限度争取项目、产业、资金,争取产业奖补、扶贫项目、集体经济扶持项目等扶持措施,不断拓宽增收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