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窑镇:创新“冬训+”模式 提升冬训成效
■ 通讯员 李 珊 王艺洁
本报讯 自基层党员冬训工作开展以来,红窑镇紧紧围绕年度党员冬训要求,突出重点内容、狠抓载体建设,创新“冬训+旅游+实境课堂”模式,打造红色教育实境课堂,建强实践基地,引导广大基层党员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使冬训出新、出彩、出实效。
依托旅游资源,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实境课堂。该镇因地制宜,将金鸡坨生态休闲农庄打造成“资源独特、内涵丰富、可观性强”的党史学习教育实境课堂。金鸡坨生态休闲农庄项目于2017年3月正式启动,总投入2亿元,占地2000亩。目前已打造集农耕体验、爱国主义教育、休闲垂钓于一体的特色旅游项目,被评为“江苏省三星级乡村旅游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景区”,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
依托旅游平台,扎实开展党员冬训活动。该镇紧跟时代发展变化,创新观念、丰富形式,在做好“旅游+党建”文章的同时,充分发挥金鸡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李大钊塑像”“文化体验馆”“民俗馆”和景区支部的作用,整合各类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冬训活动,将党员冬训中焕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落实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一是培训红色讲解员。对金鸡坨专职导游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知识系统培训,提前储备好“文旅+理论”宣讲师,将理论课堂前移到景区实境课堂。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抖音、微信群、视频、报纸等载体,加大对外宣传景区开展基层党员冬训的优越性,全方位展示景区内的冬训实境课堂。三是开展党员冬训团建活动。组织做好各村(居)、单位党员来景区开展党员冬训理论和实践活动。
依托活动成效,有效推动冬训成果转化。今年以来,金鸡坨景区通过创新“冬训+旅游+实境课堂”模式,在景区党支部开展红色讲解员理论课堂5次,到“李大钊塑像”“民俗馆”等实境课堂开展基层团建11批次550人次。参加冬训活动的党员纷纷表示收获满满,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升华,工作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相关冬训活动被中国江苏网、淮安日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推介。“冬训+旅游+实境课堂”创新形式取得了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