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疾步稳向前“犇” 攒足“牛力”开新局
——县经济开发区全面复工复产冲刺首季“开门红”
■ 融媒体记者 潘 曼
牛年伊始,春节的余温还未散去,走进县经济开发区,各企业早已陆续吹响复工复产“集结号”,一批批制造企业的生产线已全速转动起来,一个个项目建设现场马不停蹄……园区处处呈现出一派“人勤春来早、争迎开门红”的大干场景。截至目前,该区已全面复工复产,复工率达100%。
开足“牛力”加速跑
抢抓工期不停歇
2月18日,在在建工地轰鸣声中,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庆卫迎来了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刘庆卫当天的工作地,是和创包装材料有限公司高档彩印包装项目现场。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4亿元,规划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项目计划购置全自动覆膜机、全自动烫金机、全自动模切机、多功能裱糊机等生产及辅助设备15台套。新项目投产后年产酒盒、 食品礼盒1000万只,产品主要销往江苏等地。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开票10000万元、税收500万元。
在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正在一片空地上运作,场面壮观。目前综合楼、辅助用房、辅料仓库主体施工完成,准备主体验收;1#厂房、仓库主体封顶,正在外墙砌筑。“春节后项目已经复工,目前在岗30余人,正在全力以赴抢抓工期。”刘庆卫告诉记者。复工后,该区指导该项目对所有人员进行了施工安全、消防安全、疫情防控等方面的知识培训,确保科学、有序、安全推进项目建设复工复产。
铆足“牛劲”赶订单
锚定目标“犇”新程
2月18日是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记者来到位于县经济开发区的淮安强陵照明有限公司,只见高大宽敞的车间内,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条条生产线全部开足了马力。据悉,该公司年产优质节能灯、LED灯等1亿只,主要销往欧美国家,去年实现开票销售超2亿元。今年,该公司于2月15日复工,559名员工目前均返岗到位。
大量科技(涟水)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同样是一派火热的生产场景,在宽敞的厂房内,记者看到几个工人正在操作机械设备,由公司研发的高端制造装备自动钻针研磨机正在组装销售,自动抓取、打磨、检测,细如发丝的钻孔针在一台机器里一气呵成。一位来自常州的技术人员小周此时正在对设备进行调试。只见他仔细地查看设备的资料,核对设备相关指标。 “因公司订单需求,今年过年,我响应号召,选择留在涟水不回家了。因为大家都没有回家,所以也就不觉得孤单。”小周告诉记者。作为PCB产业的上游企业,大量科技拉长增粗了电子电气全产业链。“我们2020年生产销售开票9800万元,因扩充发展需求,目前已开始启动扩厂作业,我们公司大年初四就开始复工复产,目前平均月产能已突破30台,我们的目标是2021年销售目标2亿元。” 该公司负责人梁修陶说。
“暖心”惠企出实招
复工复产“开门红”
走进锦纶化纤有限公司,只见机器飞转,化纤不断倾泻而出。工人们戴着口罩,保持距离,井然有序地操作机器设备,加紧生产。“今年春节期间公司‘不打烊’,生产线持续开动,公司700余名员工全部在岗在位,加紧赶制订单,复工率达100%,目前已实现满负荷生产。” 公司执行董事陆志栋告诉记者。
为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及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确保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县经济开发区按照分类分批、平稳有序原则,优先推进骨干企业、重大产业项目等复工复产,指导企业做好复工准备。该区“一企一策”制定完善复工方案、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常态化督促企业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符合条件企业全部复工。
与此同时,该区严格落实我县关于鼓励企业外地员工春节期间留涟过节的若干措施,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外地员工留涟过节,对2020年应税开票销售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留涟过节满7天的省外员工按500元/人发放一次性补贴,在岗工作的省外员工按每人每天100元的标准再发放在岗补贴,惠及2000余名省外员工。推出“‘涟’心暖企过大年”十条暖心举措,开展“温暖心相‘涟’、就地过新年”专项行动,切实把温暖送到每一个外地留涟员工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