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河开诊启新局 医脉涟通暖民生
——涟水构建县域医疗服务新生态
■ 融媒体记者 樊 荣
“以前做透析得往老城区跑,来回要大半天,现在家门口的新医院就能做,太方便了!”9月20日,在涟水县人民医院滨河院区血液透析中心,刚结束治疗的张先生难掩激动。这一天,位于郑梁梅大道68号的涟水县人民医院滨河院区正处于开诊义诊期,免收挂号费的惠民举措,让前来咨询的、就诊的市民络绎不绝,现代化的诊疗环境更让大家赞不绝口。这座总投资4.67亿元的医疗新地标正式启用,标志着涟水县“一院三区”医疗服务格局全面成型,县域医疗发展迈入资源均衡、服务升级的新阶段。
地标崛起:“一院三区”重构医疗版图
清晨的滨河新城,崭新的滨河院区大楼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作为涟水县“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战略的核心载体,这座占地72亩、一期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医院,自2023年10月开工建设以来便备受瞩目,不仅比计划提前半个月封顶,更在2025年9月19日如期开启运行,门诊、急诊全天候接诊,350张普通床位与93张血透床位逐步投入使用。
“滨河院区的定位是‘大专科、小综合’,重点突破肾病诊疗、血液净化、康复等特色领域,与本部院区的综合优势、高沟院区的基层服务形成互补。”涟水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韩峰介绍。走进滨河院区,3.0T超导磁共振、256排螺旋CT等高端设备已完成调试,智能化系统实现挂号、缴费全流程手机操作,候诊时间预计缩短50%。神经内科作为首批入驻的重点科室,不仅开放60张床位,更将动脉取栓、动脉瘤栓塞等成熟微创技术平移至此,配合上海、南京专家定期坐诊,让县域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同质化精准治疗。
这种“错位发展、协同共进”的布局,正是涟水医疗版图重构的缩影。如今,本部院区稳坐“技术核心”,高沟院区扎根基层成为“健康前哨”,滨河院区则聚焦特色专科填补区域空白,“一院三区”如同三根支柱,撑起了覆盖全人群、全周期的医疗服务网络。
医共体发力:让“大病不出县”照进现实
滨河院区的开诊,绝非孤立的医疗设施升级,而是涟水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关键落子。“要让群众信任县级医疗,关键在于大病能治,并且治得好,这是医改的核心逻辑。”县卫健委主任蒋惠琳如是说。
这一逻辑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充分印证。2024年9月,唐集镇村民李大爷突发急性心肌梗死,从镇卫生院心电图上传到县医院开通血管,仅用112分钟便完成抢救,这背后是医共体搭建的危急重症转诊通道在发挥作用。而今年2月,黄营镇苏女士在涟水县人民医院接受的全县首例Wheat手术,由南京市第一医院专家主刀,医保报销后自费仅8000余元,更让“大病不出县、治病少花钱”从愿景变为现实。
这样的突破源于系统性布局。近年来,涟水县累计投入近13亿元升级医疗设施,推动县人民医院与南京市第一医院共建心脏大血管外科分中心,聘请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专家担任神经外科“业务主任”,通过“外引智力”提升核心技术能力。2024 年,县医院心内科完成900余例冠脉造影,神经外科开展脑肿瘤手术300余例,急危重症医学部年接诊11万人次,一系列数据印证着县域诊疗能力的跨越式提升。
资源下沉:筑牢基层健康“防护网”
“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让群众看病方便、治病便宜,这是医共体建设的核心目标。”蒋惠琳的话,在基层得到生动回应。在县三院,院长胡海梅明显感觉到压力的缓解:“以前70%的留守老人有慢性病,基层扛不住,现在有县医院专家驻点,还建了血液透析中心,群众不用再奔波了。”
这种变化源于基层能力的系统性提升。截至目前,涟水已建成县三院、五港中心卫生院等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4家基层机构通过省级社区医院评审,2家村卫生室达到服务能力推荐标准。更关键的是人才队伍的“强基”行动。“十四五”以来,全县基层招聘医护人员371名,签约定向培养医学生80人,42名乡村医生完成国培,一支“接地气、留得住”的基层医疗队伍正在成长。
资源下沉的触角还在不断延伸。县人民医院组织的“爱心义诊基层行”活动,已走进南集镇、成集镇等乡村,为村民提供慢病筛查、健康指导等服务。“以前找专家要进城,现在专家到村口,还教我们预防腰腿病,太实用了!”村民李阿姨的赞叹,正是基层医疗服务升级的真实写照。
民生温度:从“能看病”到“看好病”的跨越
滨河院区门诊大厅的电子屏上,“9月19-22日义诊免挂号费”的通知格外醒目。这种惠民举措背后,是涟水医疗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理念转变。在滨河院区,不仅有智能化的就诊流程,更有覆盖心脑血管、肿瘤、儿科的“十大诊疗中心”,形成全学科服务能力。在基层卫生院,血透室、儿科的增设,解决了特殊群体“看病远、看病难”的痛点。
数据见证民生获得感,全县基层诊疗量占比达72.45%,越来越多的常见病、多发病在乡镇就能解决,县域内大病救治率持续提升,患者外转率逐年下降。从苏女士8000元的手术自费账单,到张先生家门口的透析服务,再到李大爷112分钟的心梗抢救,每一个民生故事都在诠释“健康涟水”的温度。
站在滨河院区的观景窗前,郑梁梅大道上车流不息。这座崭新的医疗地标,与遍布城乡的基层医疗机构共同构成一张立体的健康守护网。正如医院门口“医脉涟通,守护安康”的标语所言,滨河院区的开诊不仅是一次设施升级,更是涟水医疗发展新格局的生动注脚——在这里,优质医疗资源不再是稀缺品,而是触手可及的民生福祉,为百万涟水人民的健康人生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