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

网站首页 部门新闻 详情

县气象局:科技引领 描绘精彩民生画卷

2025-10-20 08:59:29

■ 融媒体记者 马凌云

 

今年以来,面对全县降水偏少的严峻形势,县气象局紧扣民生保障与农业生产需求,统筹作业队伍、物资仓库等多方力量,累计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6次,创全县历史新高;依托苏北人工影响天气专用仓库,为周边市县提供人工影响天气火箭弹药保障,用科技为农田“解渴”、为区域生态赋能。

 

雨夜攻坚——精准抢抓降水窗口期

 

今年3、4月份,全县冬小麦、油菜等夏粮作物正值灌浆关键期,部分地块干裂、旱情愈发严重。县气象局主动与市气象台对接,每日3次获取精细化天气预报,实时追踪天气系统,最终锁定5月4日夜间至5日凌晨的弱冷空气活动——这是当时半个月内唯一的有效降水窗口期。

“云层厚度达标,水汽条件充足,预计作业时间02时30分,方位角250、仰角60,立即启动空域申请,作业将于1个小时后开展!”5月5日凌晨1时30分,在市气象台研判指导下,作业队提前1小时联系盐城机场,申请2:30-2:40时段作业点上空临时空域使用权,最终盐城机场回复同意。与此同时,作业队提前携带装备抵达梁岔镇马棚村作业点,2点30分空域批复一经下达,6枚增雨火箭弹先后升空,精准穿透云层。

县气象台台长陈磊告诉记者:截至5月5日6时许,过程面降雨量为12.4毫米,其中东胡集镇降水量最大,达到19.6毫米,县城区降水量为10.9毫米,有效缓解了当时旱情。

 

库储担当——精准赋能区域间协同

 

作为省级专用仓库,县气象局始终以“弹药运维精细化、安全管理规范化”为核心,紧扣“安全”二字,既保障县域人工影响作业需求,也为周边市县提供可靠的弹药支持。

仓库严格落实三项关键制度:库房24小时安排专人值班制度,全年无休;双人双岗制度,从弹药入库验收、存储看护到出库核对,均需两名工作人员同时操作;弹药全流程管理制度,为每一枚弹药建立“身份档案”,实现“从入库到回收”全程可追溯,杜绝违规操作。截至目前,已为周边20多个县区调配火箭弹392枚,保障了60余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顺利开展。

今年1月25日,淮安市下辖周边5个县区急需调运30枚增雨火箭弹。接到任务后,仓库立即启动应急调配流程,确认无误后双人签字出库,保障了次日的增雨作业。今年五一期间,有2个县区紧急调运弹药,值守人员李国成和詹雪萌通力合作,从接到需求到弹药发放,不到1小时就顺利完成任务。

 

协同联动——凝聚多部门工作合力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并非一台“独角戏”,而是县气象局全面统筹、内外联动的“大合唱”。

县气象局局长顾维慧说:“对接市气象台是整个工作的源头。每次作业前,县气象局都会提前48小时与市气象台对接,获取未来48小时精细化预报,临近作业时每小时更新一次数据。”

部门协同提升工作效率。县气象局与县农业农村局建立旱情监测共享机制,定期推送农业气象专题报告,为精准开展农业生产指导提供数据支撑。“今年气象局和我们主动对接,提供的土壤墒情数据特别及时,我们能更加精准地指导农民灌溉、施肥。”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薛大忠表示。

为进一步扩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覆盖范围,县气象局计划明年增设1个作业点,目前正在考察成集镇、梁岔镇周边连片农田分布、空域条件等情况,并报送新增作业点改造计划。

 

民生导向——优质服务融入各环节

 

县气象局结合涟水实际,按照“早监测、早预警、早准备、早作业”的“四早”机制,通过精细化执行各环节流程,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强化旱情信息联动,定期通报降水情况,第一时间发出人工作业建议,系统收集作物长势、土壤墒情等关键数据,实现“早监测”。拓宽预警信息传播渠道,通过官方微博、“醉美五岛湖”微信公众号、短信等渠道,及时发布旱情预警和人工影响作业信息,落实“早预警”。夯实作业保障基础,提前对作业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库存弹药不足时第一时间与省人影中心联系汇报,确保“早准备”。提升作业响应效率,一旦监测到符合条件的作业时机,立即按规程启动人影作业,保障“早作业”。

如今,县气象局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已形成“以县级需求为引领、以市台预报为指挥,作业精准化、保障区域化、服务民生化”的成熟体系,通过市气象台精准调度指挥,为苏北3市20余县区提供弹药支持,全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