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消防:深化“防消联勤”模式 发挥“防”与“消”最佳效能
■ 融媒体记者 沈 漩
本报讯 “室内消火栓栓口锈蚀严重,水带破损,消防控制室人员操作不熟练,这些都是很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请你们立即整改……”近日,在我县某小区内,县消防救援大队安东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冉荣祥正在带队开展消防检查和宣传。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消防救援局“防消联勤”工作调度会精神,县消防救援大队立足当前工作实际,积极探索优化灭火救援和消防监督勤务新模式,实现“防”“消”整体工作效能提升,确保辖区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形成“防火监督支持灭火救援、灭火救援促进防火监督”的良性循环。
检查同步联勤,细化隐患排查。县消防救援大队党委发挥“领头雁”作用,先后多次召开专题党委会、工作部署会等会议,在全面研判全县社会面火灾形势和大队消防监督力量构成的基础上,利用“双随机、一公开”“夜间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全面展开“防消联勤”,大队监督员定期组织消防站指战员一同进行消防监督检查,并通过现场教学、实操作业等方式,提升消防站指战员的监督检查能力;监督员与消防员各自发挥职能优势,分工协作、提高效率。自部署开展“防消联勤”工作以来,队站联动配合,先后深入2560余家单位场所进行检查熟悉,填写《防消联勤访查记录表》1800余份,发现火灾隐患2841余处,当场整改2776余处,移交大队整改65余处,开展宣传提示1.2万余队次,培训自防自救力量8000余人次。截至10月28日,全县火灾起数同比下降10.87%,防消联勤新模式成果初显。
熟悉结合演练,提升实战能力。将辖区单位熟悉演练与“防消联勤”工作有机结合,以“六熟悉”为基础,对辖区单位内外消防设施位置及数量、安全出口及疏散通道位置进行“六熟悉”,对消防器材、灭火救援交底箱、应急设施配置是否保持完好有效、消火栓用水压力等进行检测,使消防救援人员对单位及周边情况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结合各重点单位实际情况,针对性开展实战演练,模拟火场火情侦察、内攻灭火以及疏散救人等设定演练环节,同步落实室内消火栓水压、消防车和通信装备性能测试,进一步强化大队各消防站、政府专职队和微型消防站联合训练演练频次,规范各级作战力量编成,实现“防”与“消”的同步跟进、有机结合。
联勤融合宣传,筑牢安全意识。通过常态化消防安全宣传培训,将消防宣传贯穿于整个“防消联勤”工作的始终。今年以来,各队站、消防文员共组织开展培训60余场,参训人数达13000余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000余份,张贴公益宣传海报6000余份。并组织消防员、消防志愿者走进辖区多业态混合场所、“九小场所”、居民社区开展消防宣传“五进”行动,通过“走街串巷”进商户、“敲门入户”进家庭,向辖区群众宣传防火常识、家庭火场逃生自救方法,积极灌输“防”大于“灭”的思想,进一步扩大消防宣传的覆盖面,提高广大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