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残联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
■ 融媒体记者 樊 荣
本报讯 “这么好的环境,处处都能感受到残联的用心,新环境、新设施,我对孩子的康复更有信心了!”“新教室的设计非常人性化,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支持。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新进县康乐儿童康复中心的第一天,很多家长十分感慨。
为进一步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打造规范、有序、实效的残疾儿童服务环境,促进我县残疾儿童康复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投入近300万元,对县康乐儿童康复中心进行规范提升,9月底已正式投入使用。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的陪同下踏入新教室,明亮宽敞的空间,柔和的色彩搭配,营造出温馨舒适的环境氛围。崭新的康复设备一应俱全,从各种先进的康复器材到充满趣味的教具,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对孩子们的关爱。
近日,家住涟城街道的郑女士带着13岁的儿子从县康乐儿童康复中心出来,帮儿子戴好头盔,穿上洗了有点旧的外套,而后带着孩子一起回家,这预示着她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暂告一个段落。2020年,郑女士带着智力有缺陷的儿子从外地回到涟水接受康复训练。“以前不知道老家有儿童康复中心,孩子在外面康复花了不少钱。现在家里的康复环境这么好,孩子在家就能进行康复训练,不仅方便,还安心。”郑女士告诉记者,为了全心全意照顾儿子,自己没有出去工作,在家种了点蔬菜,自给自足。“这两年,孩子一点一点在康复,虽然比较慢,但我们也看到了希望。”郑女士表示很庆幸,孩子康复训练期间没掏过一分钱,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为她不富裕的家庭卸掉了沉重的包袱,极大减轻了家庭经济压力。
面对特殊儿童群体,县委县政府格外关心、关注,严格按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要求和资金补助政策,为每一个残疾儿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县康乐儿童康复中心成立于2006年,2021年确定为县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中心开设听力言语、孤独症和智力三类康复训练项目,目前在训特殊儿童93名,专业老师34名。中心内设听力检测室、言语康复室、感统训练室、认知训练室、个训室、多媒体情景互动室、沙盘游戏室以及室外运动场等10余个功能室,配备有听力检测设备、集体主题教学系统、构音评估与训练仪、心理评估与干预系统、认知教学预评估系统、移动多媒体情景互动仪、投影仪等先进的康复设施和设备,能够准确地评估儿童的康复需求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伴随多年的积累沉淀,中心总结出个别化教学、梯度课、沙盘游戏等特色课程,为数千名特殊儿童提供了专业的康复服务,帮助孩子们取得了显著进步。此次优化提升,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和教育资源。新教室的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心在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上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今后,我们中心将继续紧紧围绕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不断完善服务机制,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效,为全县残疾儿童提供更加用心、尽心、贴心、暖心、舒心的服务。”县康乐儿童康复中心主任王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