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广旅游局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 融媒体记者 潘 曼
通 讯 员 陈皓月
本报讯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近日,县文广旅游局以“保护非遗传承赓续历史文脉”为主题,举办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文化宣传展示活动。
本次活动在吾悦广场举办了淮剧、淮海琴书等11个本土非遗节目的文艺演出,虎头鞋、布艺、蒋氏膏药、嵇氏蜂蜡、郑氏骨伤热敷技艺等9个非遗项目参加展示,并同步开展各类非遗短视频宣传,全面反映了我县文化遗产的文化基因、文创载体和品牌内涵,让传统的文化遗产展现新时代的光彩,迸发出新的活力,彰显“因缘而来,忘返留涟”的城市魅力。
近年来,为弘扬非遗文化,该局秉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 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以非遗为主题在县城百悦广场、吾悦广场等组织非遗专场展示、曲艺展演50余场次。开展“非遗进图书馆”“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景区”系列活动100余场次,进一步拉近非遗与现代生产、百姓生活的距离,充分释放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开展“名师带徒”计划,苗福桂、徐建涛、王亚梅等10名传承人长期走进图书馆、社区,开展剪纸、布艺等非遗技能公益培训30余次;孙明星、许桂富、薛帆、朱中国等12名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开展苏北琴书、面塑、烙铁画等非遗技艺公益培训140多场,推动了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得到了保护、传承和发展。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打造“百姓大舞台”“曲艺周周见”“曲艺村村行”等非遗文化品牌。对传统工艺,充分挖掘技艺与文化的双重价值,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展示,推动传统工艺走向现代生活,不断提升涟水非遗项目知名度和美誉度。
下一步,县文广旅游局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以非遗工坊、老字号作为重点对象,加大对非遗工坊和传承人的扶持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主题活动,并将非遗保护融入旅游发展,加大非遗文创产品研发,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为塑造涟水文旅高质量发展文化品牌注入新活力、亮出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