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妇联:“周末家”呵护儿童快乐成长
■ 融媒体记者 马凌云
本报讯 “我包的饺子好看吗”“自己包的饺子就是好吃!”日前,在梁岔镇费庄村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费庄村“周末家”活动正在举行,部分家长和“爱心妈妈”带着孩子们一起擀饺皮、包饺子、煮饺子,共同分享劳动成果,让儿童动手更动脑。活动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也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赞誉。
为帮助解决部分家庭孩子周末无人照看、作业无人辅导的问题,丰富留守、困境儿童“双减”后的生活,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愉快、有意义的周末,2023年,县妇联启动了“周末家”伴童成长行动,通过开展游戏、手工、兴趣培养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丰富儿童的周末生活,让他们在陪伴中快乐健康成长。
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各镇(街)积极行动,结合辖区实际精心选择活动点位,邀请社会爱心人士加入志愿者队伍,陪伴守护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目前,已开展各类活动740余场,参与家长和儿童超过1.5万人次,有7个点位工作开展富有成效,分别被授予示范点和提升点。
红色教育让孩子们坚定理想。“我们要牢记革命历史、传承先烈精神,努力学好知识,将来早日报效国家。”清明节前夕,在南集镇王圩村“周末家”活动中心,志愿者周祝君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了一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王圩村“周末家”伴童成长行动坚持以儿童需求为导向,传承红色基因是其中一项特色主题,在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特殊时间,重点开展读红色书籍、唱红色歌曲、观红色影视等活动,帮助孩子们从小牢固树立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四个自信”的新时代好少年。
趣味游戏让孩子们快乐加倍。“加油!加油!”随着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呐喊声,陈师街道红旗村广场上热闹非凡,志愿者正带领孩子们开展趣味拔河比赛,孩子们在游玩中不仅增强了体质,更培养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周末家”伴童成长行动开展以来,陈师街道在红旗村组建了由村干部、小学老师、大学生志愿者等组成的关爱服务队伍,全力为孩子们服务,同时还给家长“补课”,利用微信群及时推广假期安全、绘本阅读、家教知识等微课程,进一步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文明意识。
爱心帮助让孩子们学会感恩。“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感谢社会各界对我们家的关爱帮助。”成集镇永锋村受到爱心人士看望慰问的学生家长感动地说。成集镇在“周末家”伴童成长行动推进过程中,以促进儿童多元化发展为目标,结合当地实际,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方资源,精心组织开展活动,推动活动常态化开展、高质量推进。爱心志愿者主动和部分困境儿童家庭挂钩对接,详细询问他们的实际需求,利用休息时间主动送去学习和生活用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让受助家庭非常感动。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县妇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县妇联组织将争取更多支持,整合更多资源,营造更浓氛围,持续开展关爱慰问、红色教育、社会实践、安全防范等活动,努力打造“周末家”特色品牌,确保孩子们遇事有人抚、困难有人帮、成长有守护,不断增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