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司法局:聚法治之力为民办实事
■ 融媒体记者 许成亮
本报讯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县司法局紧紧围绕主题教育的“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贯彻落实“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要求,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任务,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念,着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依法依规履行人民调解工作指导职责,筑牢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第一道防线”。在全县所有镇街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并且不断推进村(居)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积极动员法官、检察官、公证员、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参与调解工作,广泛吸纳社区“五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骨干等热心人民调解的人员加入调解员队伍,坚持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李某与王某为邻居关系,平时关系一直很好,后李某因自家房屋年久失修,房屋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为此准备着手修缮房屋。王某因李某修缮房屋计划可能会影响自家房屋采光,坚决予以制止。双方因房屋修缮问题多次发生纠纷,经过亲朋好友劝解,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两家关系一度非常糟糕,差点引发流血事件,李某房子也始终得不到维修,苦恼万分,后来实在没有办法,遂向涟城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涟城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调解申请后, 迅速启动联动调处机制,联合当事人所在村居,共同选派实战经验丰富、法律知识过硬的调解员成立联合调解工作组,走访双方当事人纠纷发生地处所,经过多轮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特别是李某对调解结果非常满意,对联合调解工作组成员感激万分,纠纷成功调解也避免了矛盾进一步恶化引发各种社会问题。
深化法援惠民品牌建设,提升法律援助均衡性、可及性。2023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719件,强化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援助工作。涟水县法律援助中心对张某等37人追索劳动报酬、经济补偿金纠纷提供法律援助案, 对3名快递员劳动争议纠纷提供法律援助案入选全市法律援助“十大优秀案件”,对徐某兰、宋某华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案提供法律援助案入选全市法律援助“十大好案件”。在全省法律援助民生实事督导中,涟水县法律援助档案被省厅领导表扬为全省样板。大力实施镇街援助工作站点覆盖提升工程,将服务延伸至“家门口”,就近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新增建设了6个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
持续推进公证“减证便民”工程。2023年,公证处办证量为3026件,其中远程视频公证63件,自助公证6件。目前已实现全县远程公证系统全覆盖,通过实时连线,17种类公证事项均可就近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公证一体机上办理,彰显远程公证服务的便捷高效。在日本工作的朱先生,为了在日本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利用假期回涟水老家,就近在岔庙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通过远程公证一体机自助公证申办公证,县公证处收到申请后立即回应、审核后为其办理了亲属关系公证,顺利帮助其在日本享受到税收优惠。
推广“互联网+公证”服务,推行网上预约、代办服务等便民举措,2023年共为当事人上门办证36次,已经94岁的李奶奶一段时间感觉身体不适,生怕突发意外情况,迫切想把自己的房子过户给孙子,李奶奶拨打了涟水县公证处电话,希望公证处能尽快为其办理。县公证处了解到李奶奶的需求随即开辟公证便民绿色通道,安排公证人员上门服务,主动帮助搜集材料,当天就顺利办理完公证手续。
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推出高效便民利企服务举措。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产业园平台。开展“法助小微百千万活动”。结合实际印发《园区公共法律服务项目清单(试行)》22条举措,着力为企业提供优质联动服务模式等,积极助力园区企业纾困解难。组织全县4家律所、40名律师走访企业、入企问需,按照“一企一策”的方式,目前,已走访80余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展法律体检120余次,合同审查60余份,提供法律意见80余件,发放宣传资料2200余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