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书香 有爱无碍
——县图书馆开展特殊群体阅读推广工作管窥
■ 融媒体记者 潘 曼
一些特殊群体,由于受先天条件、生活条件、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读书供给难、阅读接受难、实践运用难等问题,成为阅读推广、书香涟水建设的盲点。为加强特殊群体这个“关键少数”的阅读推广,推动书香涟水建设,县图书馆针对留守儿童、听障视障群体、困境群体、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不断加强阅读推广的创新创造,全力实施“品味书香有爱无碍”特殊群体阅读推广服务项目,让特殊群体“一个不落”,促进全民阅读、全民共享。
立足“三化”
打造有爱无碍阅读基地
县图书馆立足设施建设系统化、阅读推广数字化、志愿服务便利化,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根据不同群体设立对应阅览区,打造无障碍阅读基地,馆内配备轮椅、老花镜、助听器、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通道、老年人专座、残疾人专用停车位等设备,设立了无障碍阅览室,配备盲文图书1079册,添置扩视器、智能阅读机、盲人专用电脑等智能化设施设备。针对孤寡老人开展“老骥识图”数字阅读培训,帮助老年读者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享受数字阅读带来的便利。参与活动的老人说:“在孤寡老人群体中开展这样的活动,可以解决我们在运用智能化设备上遇到的困难,让我们能够赶上社会发展的潮流。”每年国际盲人日来临之际,精心组织盲人读者走进图书馆视障人阅览室,通过盲人专用电脑、智能阅读器等专用设备,让盲人读者享受到丰富的数字资源等服务。每年国际聋人节来临之际,邀请听障儿童和家长走进涟水县图书馆感受阅读的乐趣。听障儿童在涟图“有爱无碍”志愿者的指导下,运用VR数字阅读、3D海洋馆、智能毛笔机等设施设备,感受阅读体验。同时,不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走进图书馆,让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能够详细了解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志愿者们还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绘本故事,完成手工制作。几年来,已接待特殊群体350人次。其中,举办涟图绘本故事107期,接待留守、困境儿童132人次,手工制作活动107件。
立足“四联”
打造有爱无碍服务品牌
该馆把联动乡村、联动社区、联动部门、联动企业作为提升阅读推广覆盖的重要抓手,始终坚持开门办馆,打造“行走的图书馆”品牌,让阅读资源下沉到基层。目前,累计举办“行走的图书馆”活动45场次,开展阅读推广进校园138场次,6万余名中小学生受益。同时通过涟图馆外课堂为特殊儿童群体带去阅读服务,并通过绘本与手工互相结合的方式,让特殊儿童群体爱上阅读,进一步培养和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其中,涟图姐姐暖心绘本活动深受特殊儿童群体的喜爱。此外,通过涟图展览进基层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残障儿童提供均等观展体验,让他们通过图文的形式感受不一样的阅读方式。为让孤寡老年人享受无差别、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涟图“有爱无碍”志愿服务队定期走进敬老院、社区关爱孤寡老人,为老人提供“陪伴诵读”服务。目前,开展阅读推广进敬老院、进社区7场次,受众达1450人次。涟图“有爱无碍”特殊群体服务项目聚焦特殊群体的能力提升,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先后与残联、民政、关爱之家等多家单位、组织合作,全方位开展各种类型主题关爱服务活动,打好阅读推广“组合拳”。在企业留涟就地工作人员中开展在线点单,送书上门服务,为外地务工人员提供在线电话办卡,让“网络多跑腿,职工少跑路”。
立足“三拓”
打造有爱无碍阅读平台
县图书馆立足拓宽渠道、拓展群体、拓建平台,牢固树立“互联网+”理念,加强对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提升,切实提高阅读推广的便利性、均等性、可及性,打通阅读推广“最后一米”。针对数以万计的读者,不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培养“有爱无碍”文化志愿者。目前,全馆拥有文化志愿者433名,成为服务特殊群体的一支生力军。与普通人相比,特殊群体的生活圈子相对狭窄。涟图“有爱无碍”特殊群体服务项目为特殊群体搭建了阅读交流平台,通过无障碍设施设备体验阅读,打破空间及地域的限制,提供主动、贴心的送文化志愿服务,让更多的特殊群体参与到阅读中来。
“县图书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维护好特殊群体阅读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有爱无碍’项目的实施,让特殊群体共享阅读成果,不仅丰富了特殊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提升特殊群体的阅读修养和素质,陶冶了特殊群体的情操,增强了特殊群体工作、生活、学习的信心。”县图书馆馆长杨倩倩说,“有爱无碍”特殊群体服务项目实施以来,在省、市、县级媒体平台宣传推介13次,受到群众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