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民生“小切口” 做好服务大文章
——访县城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刘庆
■ 融媒体记者 樊 荣
流动摊点是很多普通老百姓赖以谋生的手段,也给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一定便利,但其带来的占道经营、白色垃圾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和交通秩序。近年来,县城管局坚持以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为目标,下足“绣花”功夫,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先后获评省级文明单位、2022年度全省巩固深化城管执法队伍“强转树”专项行动表现突出单位、2022年度全市民生福祉工作先进集体、2022年度全市城管系统先进集体、淮安市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示范点等荣誉称号,跻身全县高质量跨越发展考核第一等次。
“今年,县城管局将流动摊点整治列入城市长效综合管理重点工作清单,在充分调研摸底基础上,规范设置疏导点,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模式,既有效化解了流动摊点管理难的问题,又充分发挥了疏导点集聚效应,推动夜间经济繁荣发展。”县城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刘庆告诉记者。
在建章立制中彰显民本思想。县城管局遵循以民为本的价值理念,组织人员对现有疏导点和流动摊点聚集区域进行实地走访,逐一统计便民疏导点内流动摊点的业态及摊主信息,并精心策划,组织召开“疏导点业主座谈会”,开展“涟心1+N 我做你来评”疏导点相关政策宣传等活动,开门纳谏找问题、广开言路听民意,切实把底数摸清、把问题找准。在此基础上,依据省、市市容管理条例中关于便民疏导点设置的有关规定,制定出台《关于城区临时疏导点规范管理的规定》,为实现科学管理、充分保障民生提供了依据。
在疏导点设置上注重疏堵结合。县城管局始终秉持“规范执法、文明执法、柔性执法”理念,按照“便民利民、合理布局、疏堵结合、规范管理”的原则,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走访、调查、摸底,了解、掌握群众需求,明确经营范围,划定经营区域,规定经营时间,推动便民疏导点规范设置、有序经营,取得美化城市、保护摊主、方便市民的“乘数效应”。同时,严格实行登记制度,所有摊主必须到所在社区申请,登记经营项目、摊点位置、业户信息等,并报县城管局执法大队备案。食品熟食类经营摊主必须具备食品安全卡、健康证等基本条件,并在摊位上悬挂《疏导点业主信息公示卡》,从源头预防质量无保障、卫生不过关等问题。
在管理模式上探索摊主自治。明确管理规定,通过与摊主签订《便民疏导点安全经营承诺书》《便民疏导点经营协议》明确摊主有序经营、卫生保洁等方面的义务。创新执法监管机制,改变以往城管队员驻点值守的管理模式,创造性提出摊主自我管理模式,让摊主轮流值班,主动参与到便民疏导点的卫生、秩序、安全管理当中。同时对照制度加强考核,激发了摊主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主人翁意识,疏导点管理成效得到明显提升。
刘庆表示,下一步,县城管局将主动扛起责任担当,联合涟城街道、朱码街道,在建成区13个便民疏导点全面推广摊主自治管理模式,将各项制度落实到大街小巷,努力为我县冲刺全国百强县作出城管部门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