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化馆:让公益培训有“气质”更有“品质”
■ 融媒体记者 潘 曼
通 讯 员 孙晓东 张书亮
本报讯 为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充分发挥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加大免费开放力度,切实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近日,县文化馆2022年夏季公益培训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
据悉,此次培训共开设了非遗项目布艺、乐器、舞蹈、书法、绘画等多个艺术门类课程,师资由涟水县非遗布艺传承人徐建涛、声乐孙博文、舞蹈周游等名师组成,时间为一个小时。为进一步落实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全民艺术普及,提高全民文化艺术水平,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的需求,涟水县文化馆从三个方面突出培训项目的可行性、推广性、实用性,让公益培训既有“气质”更有“品质”。
强化组织领导,突出公益性。所有培训项目均免费,并且优先面向放假的中小学生和文化志愿者开放报名。培训项目既有书画、舞蹈等项目,又有布艺、结艺等涟水本土的非遗传承项目,进一步扩大了群众的自主选择权。同时,涟水县文化馆依托“名师公益行”等文化品牌活动,因地制宜,采用形式多样培训模式,规模扩大不减服务标准,聘请了民间非遗传承人、名师等,用专业的培训标准提升群众的整体艺术素养,严把培训老师质量关,通过采取不定期推门听课、教学成果展示等举措,使公益培训班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营造免费开放氛围,提高公众知晓率。进一步围绕“品牌创优”“服务争优”“形象塑优”的文化馆全民服务目标不断推进,通过“文化馆”公众号、“醉美五岛湖”平台、抖音平台等进行宣传,提高了文化馆免费开放的知晓率、进馆率,为更好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保障。
综合保障到位,突出普及性。为做好公益培训,所有授课教师需签订14天无外出承诺书。加强工作人员自身管理,学习疾病防控知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日常防疫知识,提高健康意识和疫情防控能力。更换饮水机滤芯、保障市民学员饮水需求。修缮培训教室桌椅板凳、调试相关音响设备等,保证公益培训刚需。各培训场所配备免洗消毒液、酒精等,教室、教具、乐器等全部喷洒、擦拭消毒,教室每晚开窗通风。所有进馆人员测量体温,出示场所码无异常者、佩戴口罩、进行手部及全身消毒方可入馆。培训班广泛面向群众开放,报名对象年龄为18至65周岁,性别不限,并根据成人和少儿不同特点分成人组和少儿组。培训班坚持以群众需求为第一导向,统筹考虑学员基础,所有项目均实行零起点分级教学。
下一步,县文化馆将建立“群众点单”机制,在精准化服务上持续发力,合理设置艺术培训课程,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