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旅局持续推进“淮安书房”建设
■ 融媒体记者 潘 曼
通 讯 员 孙晓东 杨加堂
本报讯 为加快构建涟水县全民阅读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民阅读服务设施,扩大全民阅读服务网络,持续打造“全民阅读书香涟水”活动品牌。县文旅局根据县委县政府2022年为民办实事工程的总体部署,按照“统一审核、统一标识、统一配置、统一监管”的要求,持续推进16个乡镇 “淮安书房”建设,逐步形成全方位多辐射的“城市书网”,使“书香涟水”建设稳步推进。
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制定标准。县文旅局以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谋划,统筹推进16个“淮安书房”建设,并逐月上报施工计划,定期进行现场推进;在推进建设中,从节约资源的角度,鼓励16个乡镇充分整合现有街道文化站、闲置房屋等场所进行升级建设,形成一个开放共享、布局合理、运营规范的城市书房,并在书房建设中要有便民服务设施、书目查询的设备、特殊人群服务设施,彰显地方特色。
注重质量为纲,效能为王。“城市书房”是贯彻国家文化发展总体要求,也是提升基层文化设施服务效能,解决乡镇文化短缺建设“最后一公里”难题,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该局在“淮安书房”建设中将“质量”与“需求”相融合,从书房的规划、选址、设施、建设等全过程进行全方位逐项推进。并按照施工计划,倒排工期,分类分级统筹采购相关书房设施,严格督促、检查、督查、抽查书房建设,让民生工程经得起民心的检阅。在书房建设中,围绕各乡镇的文化底色,进行“一房一品”,在阅读空间构建上扬长避短,将“淮安书房”打造成对外免费、长时开放、温馨舒适、沉浸式阅读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进一步提升“淮安书房”的效能。
做好“特色”文章,构建公共阅读服务新体系。“城市书房”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图书阅读馆所,而是通过各种彰显特色、符合读者需求的举措,逐步将对群众失去吸引力的“旧图书室”升级成为人人向往体验的“新型阅读空间”。县文旅局在“淮安书房”建设中紧贴群众新需求,分类推进建设。充分结合场地大小、服务覆盖群体数量等因素,对书房面积、配备图书数量、每周开放时间等作出要求。并根据调研与考察周边市县书房建设的经验,在书籍的配套上,逐步向科技类、畜牧类等乡村紧缺的图书进行倾斜。在功能使用上,以便民利民为打造特色,配备监控、门禁、自助借还、无线WiFi等设备。在服务上,根据现代乡村特色,加大了对老年群众、未成年儿童的服务,调配数量充足、内容丰富、适合老年人、未成年人阅读的书籍。个性化、特色化的“城市书房”建设,是现有传统图书馆机制的补充和拓展。该局在对16个乡镇的“淮安书房”建设中,要求各乡镇在“淮安书房”统一建设的标准下,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打造。进一步融入红色文化、乡土文化、非遗文化、美食文化等等,形成城市书房多元化与复合型相结合的特色书房,实现一书房一主题,打造“淮安书房”精品。
城市书房建设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是完善我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该局在“淮安书房”建设中,进一步在品质和标准上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切实让乡村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丰富的精神食粮,打造主客共享的公共文化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