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8日 星期六

网站首页 部门新闻 详情

县文旅局:标注“诗和远方”融合新高度

2022-04-28 08:38:40

■ 融媒体记者 潘 曼 通讯员 孙晓东

近年来,县文旅局始终坚持文化自觉自信,为文化赋能,为旅游塑魂,全面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取得累累硕果:我县成功创成“中国曲艺之乡”,入选全国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县淮剧团荣获全国文化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全省“双服务”先进集体称号;县博物馆被省社科联授予“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和研发基地”,被省文物局命名为“省级文物安全综合管理实验区”;县文旅局被省广播电视局授予“全省境外卫视传播秩序整治工作先进单位”、被市政府授予“淮安市五一劳动奖状”、被市委宣传部授予“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集体”。

党建引领,打造红色引擎。县文旅局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推动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意识形态工作和文旅业务工作统筹推进。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第一议题,搭建分散自学、集中学习、专题辅导、讨论交流、集中宣讲、文艺宣传、实境参观、警示教育、总结点评等平台,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激发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切实做到“党建创新讲品质、党员创新讲品行、全员创新讲品位”。大力实施“组织共建、党员共管、信息共享、资源共用、活动共办、品牌共创”等基层组织建设“六大工程”,推动基层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集体领导、确定议题、分别酝酿、会议决定、绩效评价等“五大机制”,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确保中央和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2021年,谋划制定党建任务清单,开展各种宣讲交流活动41次,创作涉及党建文艺宣传作品93件,组织党建主题演出16场次,举办党课、微党课27期。

以人为本,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该局把提高群众的文旅获得感、幸福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先后建成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非遗馆、曲艺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场馆、17个基层文化站和373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建24小时自助图书馆2座、公益放映厅17个、县镇村三级应急广播平台391个,建成成集镇智慧广电乡村。创作《鸡村蛋事》《留守村长留守鹅》《村里来了花喜鹊》等“村官三部曲”,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优秀剧目奖、“五星工程”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等奖项140多项,被誉为现代作品创作之“涟水现象”。涟水淮剧团作为全国少有基层院团先后两次进京演出,多次参加省市组织的紫金文化艺术节、淮剧艺术节等重大演出活动。“党员三部曲”第一部《哎呦,我的憨哥哥》荣获2021年省紫金艺术节优秀剧目奖,《一只袖章》代表淮安市参加华东六省一市小品小戏大赛荣登金奖榜首。同时,每年创作音乐、舞蹈、美术等作品100多件。以“结对子·种文化”为抓手,利用“五一”“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通过农民艺术节、农民丰收节、芦笋文化节等节庆平台,依托全县100多支专兼职文艺团队,全县每年开展公益文化活动3400场次,年送戏下乡120场次。

薪火传承,强化文物非遗保护利用。该局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弘扬地方特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延续文化血脉,承办了全国和省曲艺专场晚会4场,创作优秀曲艺作品40多件,《圆梦》参加中国大运河曲艺文化联盟成立专题晚会,《颂歌一曲给党听》参加中国曲艺之乡名城岳池杯展演。利用18个曲艺传承基地和书场,开展“曲艺周周见”“曲艺村村行”等系列活动,每年深入农村、社区、校园、企业演出1500场以上。全县有省级“非遗”项目5个、市级14个、县级50个,省级非遗传承人4人、市级39人、县级117人。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年开展非遗培训80多场次,举办非遗展演展示50多场次。全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点183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市级名人故居1处,市级文物埋藏区1个。共有可移动文物400余件,其中等级文物31件。

生态优先,提升全域旅游“颜值”。县文旅局牢固树立“文旅+”“+文旅”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编制《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多项规划,出台《全域旅游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组建综合执法大队、市场监察大队、旅游警察大队、巡回法庭,建立旅游“1+3+N”综合管理体制,开通2条旅游专线和4条精品线路旅游公交。累计建成各类旅游厕所267座,其中,美观实用A级标准旅游厕所、高铁客运站游客集散中心和咨询服务点8个、景区景点游客接待中心13个,生态停车场9处,标牌标识、交通导览牌、全域全景图142处。全县拥有五岛湖旅游区、今世缘旅游景区等2个国家4A级景区、苏北“小延安”军旅小镇等1个国家3A级景区和金鸡坨生态农庄等5个省星级乡村旅游示范区,建成省市特色田园乡村9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乡村旅游点18个、城市小游园6个、特色街区7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在即,全景打造、全域覆盖、全业融合、全民共享的愿景正在变为现实。

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