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
■ 融媒体记者 潘 曼
本报讯 近年来,县博物馆牢固树立“协作、传承、服务、共享”的办馆理念,加强文物资源开发、保护和利用,让文物“活”起来。
该馆充分利用我县入选全国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优势,加强革命文物资源普查调查,对全县70多处革命纪念设施,有针对性地制定详细保护计划,服务全县发展大局,围绕重大项目建设,推行考古前置,开展文物资源勘探评估,既对文物资源实施有效保护,又保证全县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前小街遗址考古发掘、淮安涟水机场改扩建工程文物资源评估调查工作通过省文物专家组验收。突出保护和利用两个环节,围绕月塔文旅区建设,充分整合文物、古村落和现代农业资源,加强对保护国家一级文物月塔进行可行性论证,制定保护利用规划,争取月塔本体维护性修缮保护国家级立项和安全防范工程省级立项。同时,加强对馆藏金属文物、纸质革命纪念文物进行修复保护,并顺利通过省文物结项验收,获省级文物安全综合管理实验项目专项保护资金75万元,遴选馆藏革命纪念文物参加“百年征程·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受到省委宣传部、省党史办的联合表彰。
县博物馆坚持开门办馆、活动兴馆、品牌塑馆,把博物馆办成没有围墙的大课堂。他们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围绕“十一”、“七一”、“五一”、国家公祭日、清明节等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参观寻访和纪念活动,去年累计接待县内外团体参观60多批次。同时,先后策划举办了“恰是百年风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展,组织了“5·18”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重温烽火岁月·踏寻红色记忆”、“我在涟博修文物”等品牌活动,制作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品进行宣传推介展示,去年进馆人员达49.12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