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旅局:让“群众选单”看大戏
■ 融媒体记者 潘 曼
通 讯 员 孙晓东
本报讯 3月3日,县淮剧团走进成集镇条河社区开展送戏下乡——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为群众送上舞蹈、小品、快板说唱、歌曲串烧、淮剧、淮海琴书等文化大餐,赢得群众阵阵掌声、笑声、喝彩声。省文旅厅厅长杨志纯一行到涟水调研送戏下乡并现场观看演出时,对我县送戏下乡、全域旅游创建等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在3月4日省厅组织的苏北五市送戏下乡调研座谈会上,我县作了经验介绍。
近年来,县文旅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先后创作了《鸡村蛋事》《留守村长留守鹅》《村里来了花喜鹊》《哎呦,我的憨哥哥》等4部大戏和《鸡村大事》《一只袖章》等多部文艺作品,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优秀剧目奖、“五星工程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等奖项30多项,涟水淮剧团荣获全国文化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全省“双服务”先进集体等称号,并作为全国少有基层院团,先后两次进京演出,多次参加省市组织的紫金文化艺术节、淮剧艺术节等重大节庆展演展示活动,年送戏下乡达120场次以上。
统筹一切资源,丰富送戏下乡产品供给。一方面,该局组织邀请省厅市局领导和专家对《留守村长留守鹅》《村里来了花喜鹊》再次进行现场观摩指导,参加省组织的建党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巡演和文华奖参评剧目展演。另一方面,组织实施“党员三部曲”创作计划,打破行业壁垒和体制障碍,继续聘请“村官三部曲”的主创团队,加盟我县的戏剧创作生产,“党员三部曲”的开篇之作《哎呦,我的憨哥哥》已于去年5月29日进行了首场演出,并在全县开展集中巡演活动。同时,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创作了招商引资、文明城市创建、安全生产、疫情防控、涟水好人、移风易俗等方面的三句半、小品、摇滚快板综艺类节目,满足群众多口味、多层次需求。通过压茬推进,基本实现全县行政村“一村一场戏”的目标。
搭建多种平台,拓宽送戏下乡服务渠道。县文旅局利用“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金秋文化月、农民艺术节、芦笋文化节等主题文化活动平台,开展送戏下乡集中行动。坚持传统戏和现代戏相结合,既为老年群体送上《珍珠塔》《恩娶义嫁》《碧玉簪》《清明案》《平痕记》等古装戏,又为青年群体送上“村官三部曲”、《哎哟,我的憨哥哥》等现代戏。突出“政府购买、院团演出、农民看戏”, 变“政府定单”为“群众选单”,探索建立“超市化”供应、“菜单式”服务、“订单式”配送的送戏下乡模式。坚持线上线下双向发力,开发云上听、云上唱、云上舞等网络作品,在网上适时推送。同时,利用微信平台,及时发布演出预告,让群众早知道,以信息发布吸引广大观众。
建立健全机制,保障送戏下乡常态长效。县委县政府将公益文化活动和送戏下乡作为全县民生实事,纳入科学发展考核目标,对省定送戏下乡指标超额完成场次,县政府给予每场4000元的补助,解决资金90万元。该局委托髙职院校定向培养10名淮剧学员,还实施“名师带徒计划”, 培养文艺骨干,通过采访采风、研讨交流、艺术沙龙、现场演出等形式,为演职人员搭建实践锻炼舞台。狠抓演出计划制定、演出协调安排、演出情况统计、跟踪检查督导等重点环节,根据演出场次,划拨演出补贴经费,确保专款专用。
“下一步,我们将对标找差,补短强特,创新实干,完善提升《村里来了花喜鹊》,冲刺省‘五个一工程’奖,把《哎呦,我的憨哥哥》打磨成精品力作,谋划策划‘党员三部曲’第二部作品,借助全县‘百村千场文化行’平台,扎实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不断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县文旅局局长周军霞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