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广旅局:秉持“四见”精神 走好文旅融合赶考路
■ 融媒体记者 潘 曼
本报讯 “县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再次吹响了‘冲刺百强县’,谱写新时代‘强富美高’新涟水现代化建设的奋进号角,我们要把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中央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为‘苦干新五年,冲刺百强县’贡献‘文旅智慧’。”日前,县文广旅局局长周军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持之以恒抓创建。继续开展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进一步对标对表,完善创建档案和旅游服务设施,对景区景点的薄弱环节进行调查摸底,找准短板、补齐弱项。充分利用联席会议和检查督查等手段,集中会办、现场交办、检查督办,确保今年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按国家5A、4A级景区的创建标准,提前介入,主动服务,采取“一企一策”“一景一策”,制定创建清单,启动今世缘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苏北小延安”军旅小镇和金鸡坨生态农庄国家4A级景区的创建。突出场馆建设、拓展服务功能和空间、丰富服务手段和业态、增加文化产品供给、打造群文活动品牌、开展志愿服务、提升服务效能、强化党建引领、加强队伍建设、坚持创新创优、加强内部管理等重点内容,下硬功夫,使硬着子,一环扣一环,层层抓落实,有力有序有效推动县图书馆、文化馆提档升级,力争县图书馆创成县区级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通过国家等级评定。
不遗余力惠民生。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组织实施“百场千人”培训培育计划。加强文艺骨干和乡土文艺人才的培训培养,形成文化专业工作者、文艺骨干爱好者、文艺志愿服务者等“三文”文化工作者队伍。以“推新人推新作”为重点,举办歌舞、书画摄影、相声小品、戏曲音乐等10大赛事,建立相声、小品、歌舞、书画美术摄影、音乐、戏曲等10支民间文艺团队,评选“十佳名家”“十佳名作”,打造立得住、拉得出、打得响的文艺作品和团队。突出“迎庆二十大,开启现代化”的鲜明主题,围绕重大活动、重大节日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和“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持续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确保全年开展公益文化活动3400场次,送戏下乡120场次。
争先创优树品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秉持“四见”精神,聚焦现实题材,强化文艺作品创作,创作一批反映涟水革命事件、人物精神的戏曲、音乐、舞蹈、书法美术和摄影等作品,服务常态化疫情防控,创作“云上观”“云上听”“云上唱”“云上舞”“云上训”等文艺作品,适时在网上推送,进一步修改完善《哎呦,我的憨哥哥》,把其打造成精品力作,对《村里来了花喜鹊》进行再打磨、再创作,冲刺省“五个一”工程奖。同时,加强群文作品的创作生产,争取获得更多的“五星工程奖”“牡丹奖”“芦花奖”。巩固“中国曲艺之乡”创建成果,开展曲艺“周周见、村村行”活动,对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间音乐舞蹈等进行挖掘整理研究,确保全年完成曲艺精品30件以上,认真落实《江苏省文物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涟水嵇安墓考古项目技术方案》《涟水嵇安墓安防工程技术方案》,深入推进嵇安墓的技术保护和安全防范,争取前小街遗址异地保护、利用展示方案获省厅批准,对400多件出土毁损器物、标本碎片编制修复保护方案,完成张大卓纪念亭、石湖知青点旧址、临河巷码头、涟水中学图书室旧址、黄河故道水箭等5处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建设控制地带的“两线”划定,争取国保单位月塔本体性维护修缮国家立项和周边环境整治、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省级立项,全力推动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国家立项,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