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网站首页 民生 详情

“生态绿”铺就“美丽涟水”幸福底色

2024-08-21 09:32:42

■ 融媒体记者 吴 燹

 

今年以来,我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严格落实“三个千万不能”要求,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取得了累累硕果:国省考断面均值全部达标,空气优良天数比率增加2.3个百分点,创成省级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气候宜居城市。

“民生”紧跟“生态”行,增强城市的软实力。我县每年编排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项目,让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今年,我县总投资19.2亿元,推进实施17个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重点建设城镇污水治理工程2个,农村水环境治理工程5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5个,目前已实现16个镇街污水处理全覆盖。同时,投入4764万元建设日处理能力300吨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卫生填埋场1座,投入5亿元建设日处理8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有力开启了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新模式。

擦亮“生态水城”治水底色,让城市名片更闪亮。今年,我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行“一河长、两助理、两联络员”制度,制作河长公示牌,接受社会全方位监督,持续完善“五位一体”管护机制,持续加大河道治理力度,实施的23个生态碧水三年行动项目已完成了17个,打造了16条幸福河湖,其中五岛湖幸福河湖被评为“淮河流域幸福河湖暨江苏省幸福河湖”。上半年,全县6个国省考断面优111比例达83.3%,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位列全省前列,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

科学谋划今年农村生态河道建设,立足“展新颜”,统筹生态管理,重点针对绿化提升和河道管护工作,提水质、护生态、增品位,营造良好水环境。目前,我县三支、八支、十支、同花河等9条生态河道总长度50公里正在加大河道生态修复治理力度,涟东二、三、五干渠等5条幸福河湖建设任务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如今,我县已建成76条农村生态河道合计568.47公里,定期调度十二支大沟等涉水项目工程进度,镇村饮用水合格率达100%。

总投资5153万元、改造面积9.18万平方米、惠及3400余户家庭的2024年全县老旧小区改造,涉及淮浦人家、果林路片区、军民中心村四期等9个老旧小区,重点针对屋面、墙面渗漏及下水道堵塞、小区线路混乱等问题,进行一一整改,预计整个改造工作于10月份结束。到时,工程验收前,如果群众监理同意且群众率达不到85%,施工单位无法申请工程验收,设立此验收环节,是为了确保老旧小区改造质量过关。与此同时,我县还深入实施垃圾分类和收集处理工作,精心打造街头游园工程,新建游步道、绿化、让美好城市生活更加惠及全体市民。

生态富民。好的生态,催生好的产业。“以前,我们村条件可差了,哪有现在这样平坦的大路、整齐的村庄,还有村民文化广场、便利超市、农家书屋、休闲广场等配套设施,现在条件好了,环境美了,经济富了,我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说起这些大变化,高沟镇盐店村的村民们总会发出相同的感慨。

绿萌环抱的盐店村为何有如此大的变化,得益于村两委敢于大胆突破,重抓村集体经济、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在“百果缘”农产品基地,开展葡萄、高粱、豆丹等种养项目,让村民得到不菲的收益。而村集体牵头领办秸秆专业回收合作社,依托村内企业光大生物质能源(涟水)有限公司,为他们提供秸秆原料,一举解决了秸秆禁抛禁烧问题,真正实现变“废”为“宝”,每年还为村集体带来30万元以上收入。

走在南集镇万亩水稻示范田的田埂上,炎热的风与水稻的绿交相辉映,一幅优美的生态画卷在眼前缓缓展开。去年10月,南集镇创成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一大半是生态环境好立下的功劳。目前,南集镇主导产业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有32个,绿色农产品认证数量达11个,有机农产品认证数1个,品牌农产品数量达38个。据了解,我县通过实施稻米“品质提升、延链强链、主体引育、品牌打造”四大行动,绿色产业给乡村经济带来蓬勃生机,全县354个涉农村居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或超过50万元,村均收入75.7万元。

生态环境的改善,加快了我县产业的升级步伐;新兴能源的项目加入,为我县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继总投资约130亿元淮安捷泰新能源项目顺利投产后,今年2月,第4个超百亿元项目淮安阿特斯新能源产业园在涟全面开工建设,进一步壮大涟水先进制造业集群。

 

记者手记:高品质的生态环境,足以支撑高质量发展。一个地方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这个地方必然多姿多彩。作为省级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气候宜居城市,涟水给了我们可知可感的环境体验,体验的背后是我县上下全力以赴的环境保护。我们相信,“生态绿”铺就的“美丽涟水”幸福底色,一定会加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