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8日 星期二

网站首页 文体 详情

说说涟水方言里的称谓语(一)

2025-11-14 10:41:53

■ 万洪勇

 

如果有个外乡人来到涟水的某个集镇上,听到人们说到傅大小姐、张三姑娘或是三小姐、二小姐什么的,那他切莫以为人们说的都是些年轻的妇女,这些妇女其实很可能是儿女都已成人的大妈,还可能是儿孙满堂的老奶奶,那些表面指向年轻、高贵的词汇不过是一种特别的称谓。同样,要是见到一个成年人跟谁喊叔叫舅的,也别以为他辈分就比那人小,很可能他和那人是平辈,不过是在随自己儿女的辈分称呼对方。再譬如说,现如今,假如有一位长辈考一考其晚辈对亲族内长幼远近关系和家族成员、各门亲戚的称谓的知晓程度,可能大概率有不少不及格的。而语汇里最珍贵的一类当是莫过于称谓语,这类语汇能够直观细微而又生动明快、自带温度地体现一个国家、一个地方、一个族群伦理道德、文化礼仪和生活方式的历史高度、现实水准和鲜明特色,所以,不言而喻,方言里的称谓语非常值得收集、梳理和传承。

首先要厘清家庭、家族和亲戚关系。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成员通常包括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父亲、母亲、伯伯(叔叔)、婶子、姑姑、哥哥、嫂子、姐姐、弟弟、弟妹、妹妹、儿子、儿媳、女儿、侄子、侄媳、侄女、孙子、孙媳、孙女、侄孙、侄孙媳、侄孙女、重孙、重孙媳、重孙女。更传统的家庭成员范畴,不包括已出嫁的原女性成员。涟水方言在这一组称谓中,语汇特点明显的有四个,曾祖父叫老太爷,曾祖母叫老太,祖父叫爹或爹爹,父亲叫爷;语音特点明显的有三个,一是姑姑,姑发音为“布(声调同姑)”或“乌”,都是声母发生了变化,二是侄儿,侄发音为入声的“择”,“儿”发轻声,音同“二”,三是侄女,侄音变为“珍”,韵母发生了变化,以前鼻音收尾。涟东一些地方,会称父亲为“大”“大大”“嗲”“嗲嗲”,这里的“大”声调同“他”,“嗲”发音为[德鸦],声调也同“他”。在某些语境下,“大”“大大”在涟水是通用语,如“干爸”“继父”在涟水称为“干大”“干大大”和“晚大”“晚大大”,还有如“他对某人比对他亲大亲妈还亲呢”“这回就是他亲大亲妈也救不了他”“这事我绝对不能干,亲大亲妈叫我干我也不干”这类带有夸张、讽刺的话语。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人称的“我”,在涟水方言里非常特别,其发音竟有四种之多,都发成第三声。第一种发音与普通话相同,就是“我”(wǒ),用在某些比较正规的场合,属于文读。第二种发音是后鼻音,舌根挤压后上腭,发成国际音标的[ŋ],也就是汉语拼音里的音素ng,这种读法用得最广泛,是涟水话标志性发音之一,普通话注音为“嗯”。第三种发音是唇音,嘴唇抿合,发成国际音标的[m],普通话注音为“姆”。在说“我们”的时候,其中的“我”自然而然会发成[m],“们”音变为[mə],轻声,音同“么”。北京方言里“我们”也说成“姆么”,与涟水话一样。当这个“我”修饰“妈”的时候,“我妈”说成“姆妈”。河西的涟水人,在“我”做主语和定语的时候,“我”大都发“姆”,在“我”做“爷”和“二”的定语时,“我”不仅也会发成[m],而且常常会和被修饰的中心词连读,“我爷”听起来像是“谜”,“我二爷”听起来像是“卖爷”,“我二姐”听起来像是“卖姐”。第四种发音是前鼻音,发成国际音标的[n],嘴唇不抿,舌尖抵着内牙龈,软颚放松,气流从鼻腔送出。这个读音的“我”通常用于修饰含声母d的称谓,如“我[n]爹”“我[n]大”“我[n]弟” “我[n] 大爹”“我[n]大爷”、“我[n]大妈”、“我[n]大哥”、“我[n]大姐”。涟水人称呼亲属的时候,前面通常家上“我”字,爹爹、奶奶、妈妈都取单字,如“我爹”“我奶”“我妈”“我大哥”“我大姐”“我小弟”“我小妹”。

称谓语有背称、面称、通称之分。背称又叫叙称、他称,是背后的称呼,面称是当面的称呼,而通称则是公众语境下的一般性称呼。在涟水方言中,儿媳妇通常省称为媳妇,如说王大爹家媳妇,这里的媳妇实为儿媳。男子背称妻子叫“我家女人”或“我家家里”“我家家里头”,其中“我家”音变为“我格”,“家里”“家里头”的“家”发音为“嘎(声调同家)”,“里”发轻声。此处的“家里头”和表示本家的“家里头”发音上有区别,“里”发原声调,不发轻声。儿媳对家中成员的称呼随其夫,称呼公婆为“我妈”“我爷”,新社会里,有些新媳妇一时两时甚至长期改不过口,对公婆竟至于没有称呼,这种尴尬等有了小孩才会化解,称呼公婆为“特(他)爹”“特(他)奶”或“老爹”“老奶”,背称大多也是“老爹”“老奶”或“小孩特爹”“小孩特奶”。已婚的特别是子女年龄已较大的男子会用“老头子”“老的”来背称其父亲。妻子对丈夫的背称是“我格男人”,中年以上妇女会背称丈夫为“我格老头子”。公婆一般面称儿媳名字(不含姓),口亲的公婆会面称儿媳“闺娘”。公婆对儿媳的背称通常是“我格媳妇”“我格大(二……)娘”。“大(二……)娘”也是通称,提及某家儿媳也可以这样表达。丈夫的哥哥涟东话叫“大服子”,“服”是“伯”的讹音,涟西话就叫“大伯子”。丈夫的弟弟叫小叔子,与通用语一样。“大服子”“小叔子”不作为面称,就像大伯子、小叔子不面称“弟妹”“嫂子”。小叔子通常面称嫂子“大(二……)姐”。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