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方言家用器物用语辑考(二)
■ 万洪勇
小筢子
说到涟水方言家用器物用语,其中有两个同音同声旁的词需要加以辨析,因为这两者所表示的器物根本不是同一类,而常有人拎不清。这两个字就是“罗”与“箩”。
先说“罗”字。常见语汇中有“天罗地网”“陷入罗网”“网罗人才”等语,可见“罗”与“网”是近义或同义词,“罗”就是“网”,“网”就是“罗”,这样理解应该不会出什么“大花子”。事实上,罗正是网的一种,是特指用来捕鸟的网,捕鱼、捕兽用“网”字,捕鸟用“罗”字。“罗”的繁体字“羅”是个会意字,从网从鸟,义为张网捕鸟;作为器物名词,“罗”表示捕鸟之网。罗网都是有孔眼的,罗的孔眼很细密,因此“罗”之义又引申为孔密的筛子,还引申为呈弧形或环状孔眼的丝纺织品(即“绫罗绸缎”的“罗”)。农耕时代用来筛面粉的那个工具正是一种孔密的筛子,涟水话称之为“罗子”,其中的“子”发轻声。罗子的网底涟水话叫“罗衣”或“罗衣子”,罗衣早先是用马尾毛编织的,所以,罗子又称为“马尾罗子”。用罗子筛面粉,这道工序通常称为“罗面”,其中的“罗”用作动词,表示用罗子筛面粉这个动作。面粉有粗面和细面之分,所以罗子也有粗罗子和细罗子之分。粗罗子罗孔粗,细罗子罗孔细。粗罗子在涟水话中又称为“插罗子”,“插”的本字疑为“碴”,“碴”可以借指粮食粉碎后的颗粒,“碴”与“插”涟水话同音。细罗子在涟水话中又称为“马尾罗子”。制作和修理罗子的匠人涟水话称为“张罗子的”,他们或在集市上摆摊设点,或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张罗子的匠人通常并非只制作和修理罗子,还兼制作、修理簸箕、笆斗等器物,被归为扎匠一类。
“罗”表示的是罗面的工具,那么,加了竹字头的同音字“箩”呢,它表示的又是什么器物?“箩”指的是竹制的盛器,有方底圆口的,也有底口皆圆、呈倒圆台状的。“箩”的组词有“箩筐”“箩斗”“堆箩”“淘箩”“淘箩篮子”等。“箩筐”指竹制的筐,“箩斗”指竹制的“斗”。箩筐和箩斗可以肩扛,也可以肩挑。淘箩和淘箩篮子都是淘米的工具,当然,它们也可以兼作盛器。淘箩篮子在涟水话中说成“淘箩洛子”或“篾丝洛子”,“淘”指明其功用,“篾丝”指明其质地,篾丝细,利于淘谷物。涟水话中称为“猫叹气”的那种篮子也是用篾丝制作的,肚子大,底口皆圆而小,有盖子,主要用于盛放熟食菜品,通常悬挂于高处,以防霉变和狗猫鼠偷吃。篾片编的篮子称为“竹洛子”,主要用于盛放和洗淘蔬菜。还有用藤条、柳条编的“洛子”,主要用于盛装猪菜、蔬菜、瓜果等。“洛”是“篮”的入声化发音,与普通话快乐的“乐”发音相近。作为家用器物的各式篮子,涟水话都说成“洛子”。
作为盛器,涟水有堆箩;作为工具,涟水有推罗;作为磨坊的装置,涟水有罗柜。推罗与罗柜都带有机械性质,可以节省人力、提高功效。推罗是用人工在两端装有挡木的木制轨道上推拉罗子,这样子罗面可视为半机械;罗柜是能摆动的装置,在推磨过程中,能自动罗面,可视为全机械。根据罗柜这种装置的运用过程,还产生了一句涟水俗语,叫“撞罗柜桩子”,比喻因处理事情不当或所处境地尴尬而造成两面不落好的局面。
如上所述,罗面的罗不能写成“箩”,盛放东西的箩不能写成“罗”;推罗不是堆箩,前者是罗面工具,后者是装物器具;淘箩不能写成淘罗,罗柜不能写成箩柜。
筛子是与罗子功能相近的器具,周边用木质材料作框,里面有网状材料,用于筛选物料,可以筛糠、花生、沙子、泥土等。筛子以方形的居多。与罗子一样,筛子也有粗细之分,区别在于网孔的大小,如需要筛细沙、细糠、细土就用细筛子。
罗、筛是去渣、去粗颗粒的器具,而簸箕、匾子则是去灰、去秕谷、去草叶、去草棒的器具。簸箕、匾子用柳条编制,簸箕也有人会说成“簸希”,“希”即“箕”的方音。匾子其实就是微型的“不愣”,有大匾子、小匾子之分,可以用于簸粮食、晒粮食、拣粮食。簸箕和匾子都可以在包饺子、包馄饨、做馒头的时候摆放生饺子、生馄饨、生馒头。
割猪菜、挖野菜,涟水话不用“割”和“挖”,而是用挑担子的“挑”。“挑”菜用的刀具主要是“灿锹”和小号的镰刀,这里的“灿”是往下插的意思。装猪菜用篮子或篓子。割青草用较大的镰刀,装青草用篓子。篓子用藤条编制,方形深边,有系索,可肩挎。搂干草用筢子,碎土、平地用钉耙,种庄稼时在地上开孔穴丢放种子用“豆扒子”。搂干草的搂,普通话发音是第一声,有捞钱捞物谋私利和用工具往自己方向聚拢东西的意思,这个词义涟水话有两个对应的发音:一个发“楼”,用于搂草;一个发第四声,用于捞钱捞物谋私利。搂草的筢子是竹制的,也有铁丝制的。筢读若爬。筢子有大小之分,传说中程咬金是卖筢子出身,卖的就是大筢子。“豆扒子”形制与锄头相似,都是在杆柄的前端装有刀片,锄头的刀片宽而扁,“豆扒子”的刀片窄而高。
农耕时代用的都是绿色有机肥,人和动物粪便是农肥的一个重要来源,捡拾人畜粪便当然就成了一件常态化的事情。中小学生勤工俭学任务里也少不了拾粪这一项。拾粪必用两样器具,一是铲粪的粪铲子,一是装粪的粪篼子。粪铲子可视为微型的铁锨,铲子小而薄,柄子短而细,非常轻便,可以别在腰间。粪铲子的铲,涟水话发入声,无法用同音字来标注,可用“刺”和“鳄”这两个字来拼读。也就是说,粪铲子在涟水话里说是“粪[刺鳄]子”,这里的[刺鳄],其本字当为古代的入声字“锸”,锸是铁铲子一类的铲土工具,竹林七贤刘伶“鹿车荷锸”的典故里就用到了“锸”字。“锸”位于平水韵入声部的十七洽,与洽、恰、甲、怯、峡等字韵母相同,这些字在涟水方言中也是同韵,都含有涟水话“鳄”的韵母。粪铲子说成“粪[刺鳄]子”,也应是古音保留的一个例子。粪篼子是用藤条编制的,南方北方都有这种用具,北方的粪篼子可以肩背,涟水的粪篼子常见的是挽挎的那种。做过那个时代的学生的人,对“粪[刺鳄]子”和粪篼子这一对器物,应该感到很亲切的吧?
粪篼子
推罗
马尾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