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网站首页 文体 详情

七旬老太缘结涟水老年大学

2024-09-20 16:36:38

■ 峪 峡

 

去年8月底,我肩负使命,以一个京剧老师的身份,“闯”进了涟水县老年大学京剧班,与这个班结缘,每周在这里驻足,为传承京剧、弘扬国粹发挥余热。

在接受涟水老年大学聘请之时,我感觉自己所长又有了用武之地,心中充满期待,踌躇满志,跃跃欲试。我憧憬着九月四号开学第一天,与我那些老年学员们面对面交流开嗓。为此,我精心准备了一篇小文《开学第一课》,专门针对京剧班学员们而写,那里面有我对京剧的认知、演唱演奏心得与经验,还包含我的执教理念,可谓推心置腹,用心良苦,这是我送给学员们一份特殊的见面礼。

开学时,我发现,学员们水平参差不齐,方言重比较普遍,这可以纠正,但班里也有极个别人五音不全,属于自身条件的缺陷,这让我很无奈。在训练咬字的过程中,我一般都是用汉语拼音去讲解去强调。但个别学员认为我这是曲高和寡,听不懂,这让我很无语。学校的教学条件比较简陋,只有一块黑板,我本来个子就偏矮,加之右肩锁骨、胛骨曾经骨折打过钢板,右胳膊始终举不高,所以整张黑板我几乎只能用到下半部分约60%,教室里没有Wi-Fi,上课时没有办法使用笔记本电脑。我只好因陋就简、迎难而上,去适应、去面对、去协调、去解决。

9月11日是开学第二周,我邀请京剧乐队参与课堂教学,组织了一次小型京剧演唱会,这个小小演唱会给我带来惊喜,学员们充分展示,我发现这个班里精英荟萃,卧虎藏龙。学员中有退休工人、退休教师、退休会计,他们各自有着丰富的阅历和不凡的过往。有曾经的局长、镇长、法官、老知青,有网络高手、摄影高手。学员们虽然咬字有点问题,掺杂着涟水方言,但板眼精准乐感好,有悟性。在班级联欢会上,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表演形式丰富多彩,有京剧、黄梅戏、歌曲以及歌伴舞。

我既是老师,也是学员,这种双重身份促使我换位思考,因而我们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可以姊妹相称。四个月来,我充分感受到了这个集体的温暖。大家都知道我来自市区,并且下车的地方离学校较远,总是关切地问起我这段路怎么解决的,每次课都有学员提出要接送我,就连李校长、陈校长的电动车我都坐过。陈咏梅大姐对我说:我家住在保滩,我把你带到保滩,上车就三块钱车票,要不然七块钱呢;哇,好可爱的姐姐!

在这里,方晓兰班长对我的关怀无微不至;孙迎祥先生多次帮我解疑难,黄育华先生下学后送我去车站成了常态……

尤其让我感动的是,王秀英大姐已经81岁了,学京剧很执着、很专注,不旷课不迟到,跟她老伴一道,电动车代步来上课,大雪纷飞也不例外,她可贵的学习精神感召我,我唯有努力上好每课,才能不辱使命、对得起这些学员的努力与情义。

融入这个温暖的集体,我自然又多了几个微信好友,扩大了朋友圈,而且教学相长,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因为涟水老年大学跨地区、离家远、又不是自己开车,交通不方便,需要多次倒车,势必耽误时间。虽然上课时间只有两小时,但加上往返在途,每次平均达六个小时甚至更多。京剧班的课安排在每周一下午,两点上课,四点下课。于是,我规定自己中午12点必须出发,先乘坐公交去万达,再换乘淮涟专线去涟水,车上打个盹,就算是午休了,为了防止睡着了坐过站,休息前总要设置个闹钟提醒。下车后呢,选择步行去学校,耗时约28分钟,13:40左右到校,雷打不动、风雨无阻。

我长这么大,关于涟水,只知道今世缘酒、涟水鸡糕和高沟捆蹄,不但知之甚少,而且还从来没有来过。记得快退休的时候,炎黄大学对我有聘用意向,当时我有点动心,但想到每周要在涟水连上三天课,还要住两晚,来回跑不方便,才选择婉言谢绝,有点可惜。这一次来涟水京剧班上课是来弥补那一次与涟水的失之交臂。

我之所以选择步行,一来可以健身,二来可以赏景。从涟水一中下车到老年大学,沿途经过郑梁梅大道、淮浦路、中山路、卧佛路,穿过涟水五岛公园能仁寺妙通塔,就是我的目的地。下车伊始,一直就看到妙通塔;好像我在围着它转,沿途浏览这美景圣地,心情大好。

时间过得飞快,仿佛昨天还在盼望开学,转眼间一学期已经结束了,回想起这几个月时间的奔波劳顿,心中五味杂陈。有期待有惊喜、有纠结有感动、有辛苦有欣慰、有见闻有收获。这里的景致、这里的情义、这里的故事,令我感慨万千、浮想联翩。仔细想来,与其说是我闯进了涟水老年大学,倒不如说是涟水老年大学闯进了我心里。

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