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网站首页 文体 详情

涟水方言家用器物用语辑考

2024-07-26 08:11:33

■ 万洪勇

 

 

家用器物是最为人们熟知的物类之一,它因时代、地域、阶层等因素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与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涟水长期处于农耕时代,像小钢磨、拖拉机、自来水、电灯电话之类的出现与逐步普及也不过是近五十多年内的事情,所以家用器物用语老化的速度较慢,有相当数量的老式语汇今天仍在使用,为保护地方文化计,有必要对这些尚存的语汇加以整理和辑考。

家用器具属于家产的一部分。家产是通用语,涟水方言一般称家产为“家私”和“家艺”,“私”和“艺”发轻声。如平常会听到“某人过继给亲族,得了不少家艺”“某人无子女,绝份家艺没人继承”“某人不学好,把家艺都败光了”之类的话。这里的“私”和“艺”盖由“事”演化而来。事与物本来就是同义词,在古语里物品可以称为“物事”,事情也可以称为“物事”。事、私、艺,此三字发音很相近,在好些地方的方言里发音没多大区别。而且,在古语里,“家事”也有家产的意思,唐宋元明清的文章里都有“家私”“家事”作为家产解释的词例。如唐代小说《霍小玉传》有“我小娘子即霍王女也,家事破散,失身于人”,元代杂剧《桃花女》中有“今有周公,他的大官人二十一岁了,他家事又富,女婿又生的俊,我特来与你家姐姐说这门亲事”,可见,涟水话里的“家私”“家艺”源于古语。古语里的“家什”也是“家私”“家艺”的同义词,其中的“什”与“什物”“劳什子”里的“什”义同,皆指“物”,音与“事”“什”相近。

在涟水话里,“家私”和“家艺”也可以指家用器物。如说“某人置了不少家艺(家私)”“某人家的家私办了不少,常有邻居来借”,“置”是“置办”的意思。“置家私”“办家艺”,说法都比较文气。

涟水话里还有个听起来很特别、用起来很普遍的表示家用器物的词,叫“嘎夫”,“夫”发轻声。“嘎”即“家”的方音,“夫”由“活”音转而来。也就是说,“嘎夫”是“家活”方言发音。这个表示家用器物的“家活”也来自古语,《金瓶梅》里就有这个用法,如书中描写王六儿的房间布置,说是“正面纸窗门儿厢的炕床,挂着四扇各样颜色绫剪帖的张生遇莺莺蜂花香的吊屏儿,上桌鉴妆、镜架、盒罐、锡器家活堆满,地下插着棒儿香。上面设着一张黄花梨东坡椅儿”,这一段描写被曹雪芹借鉴到《红楼梦》里了,用于描写秦可卿的房间布置。

表示家用器物、以家字开头的词语很多,除了上述的家私、家事、家艺、家什、家活,还有家生、家伙(火)。家伙(火)当是家活的异形词。现在,家伙一词已经成为通用语而为国人普遍使用了,可以指人和动物,可以指枪支和工具,也可以泛指器物。

涟水话将家活说成嘎夫,难解的是“活”变为“夫”。《儒林外史》作者是安徽全椒人,与我们涟水同在一个方言小片区,《儒林外史》里有不少江淮官话,其中写到某裁缝“在三山街开着一个裁缝铺。每日替人家做了生活,余下来工夫就弹琴写字,也极喜欢做诗”。这个“生活”就是涟水话里的“生夫”(生务、商务、什务),也是灌南话里的“生湖”,意思是“活计”“工作”。“活”转为“夫”,就是声母h转为f,韵母uo转为u,“夫”转为“务”就是声母f转为w,这在方言里是很常见的,而“活”转为“湖”只需转换韵母,更简单了。家活转为嘎夫,两个字都相应地转换了发音,“家”转为“嘎”,是非常普遍的声母j转为g,“活”转为“夫”与“生活”转为“生夫”的情形相同。

在用以指称枪支、工具、人物、动物的时候,家伙的伙在涟水话里会说成“灰”,如“亲家灰子”“大家灰子”“好家灰”。“小伙子”在涟水话里既可以说成“小胡头”“小富子”,也可以说成“小会”。

在涟水话里,“嘎夫”往往特指用来存放粮食等物品的家用器物,包括麻袋、笆斗、叉口等等。笆斗是上底没有封口的粗圆柱形,用柳条编织而成,按规格区分,大号的叫笆斗,中号的叫小挽子,小号的叫小斗。叉口又称叉袋,指袋口呈叉角形的麻袋和棉布口袋,可以通过袋口上的叉角打结封口而不需要使用绳索扎系,装卸粮食较为方便,而且也便于用扁担挑运。这种传统的“嘎夫”在《水浒传》和《金瓶梅》等古代名著里也有提及。

用来装载、存放粮食的器具还有大筐、“不楞”、堆箩、“节子”等。大筐是紫荆槐枝条编织的长方形浅边器具。“不楞”是面积很大的圆形浅边器具,与笆斗的编织材料、编织方式相同。堆箩是用较宽的芦苇篾子编的,高而粗的圆柱形,上端周围收一半口,中间留出圆孔,编织方法与编芦苇席子相同,饭店用以存放馓子,家庭用以存放粮食。“节子”的编织材料、编织方法也与编织芦苇席子相同,不同的是,“节子”窄而长,可以长到几十米,用来做粮食囤子,从底向上盘绕。生产队的粮食囤子底面积大、高度大,“节子”存放量也大,大的可以接近檐口,相亲的女方会很关注男方家的粮食囤子。但是集镇上的人家大抵没有粮食囤子,粮食的囤积量较小,粮食吃完了可以到粮管所和集市上购买。“节子”的“节”,我以为就是“”字,音同打折扣的折,涟水方音为“节”。“”的释义为粗制的竹席,而涟水的“节子”是粗制的芦苇席子,形似机械上的传动带和车间生产线上的传送带,借用实物相近、读音相同的“”,是比较合理的。但是,词典上有个词,与“节子”的含义完全吻合,这个词叫“茓子”,释义是用高粱秆、芦苇等材料编制的狭而长的粗席子,主要用于囤积粮食。不过,“茓”发音同“雪”,与涟水话的“节”声母韵母都有不同,我还是倾向于其本字是“”。

存放粮食的器物还有木制的大柜、大箱子和黏土制的土官子,粮食实在还没处存放,也可以用缸和坛子。

 

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