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花喜鹊”惊艳金陵城
小剧团小人物 大舞台大理想
■ 融媒体记者 姜 浩







舞台现场
精彩演出
“从未想过跳出农门,从未想过离开乡村。你站在高高的枝头上,唤醒田野,唤起收成。你是一只花喜鹊,乡土是你根,乡愁是你魂……”10月17日晚,参加2019紫金文化艺术节会演的我县淮剧团创作排演的大型现代淮剧《村里来了花喜鹊》在南京荔枝大剧院如约上演。
2019紫金文化艺术节是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大型综合性文化艺术活动,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办节理念,旨在以优秀的文化艺术成果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我县淮剧团创作排演的江苏省首部扶贫大戏、大型现代淮剧、村官三部曲之《村里来了花喜鹊》从100多部新创剧目申报中脱颖而出,参加2019紫金文化节会演比赛,这也是淮安唯一一部入围最终参赛剧目的作品。
“我们这部《村里来了花喜鹊》在前期创排过程中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省市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被纳入省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全省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创作计划和淮安市‘双名工程’扶持项目。希望通过剧团上下的努力,可以为大家带来一部精彩的作品。”县淮剧团团长翟永军告诉记者。
《村里来了花喜鹊》讲述了一则苏北乡村文化扶贫的故事。花喜鹊,是镇文化站的代副站长,25年临时工难以转正。然而,她热爱乡土文化,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回到了老家喜鹊村扶贫,凭着文化人的职业敏感和精神担当,克服困难,挖掘“淮海锣鼓”,保护红色村落,建起农家戏台,开辟乡村旅游,帮助低收入农户自力更生……用文化和乡愁诠释别样的“最美村庄”,带领村民们唱着舞着走进新生活!这是一曲“精神扶贫助推精准扶贫”之歌,这是一幅“文化振兴融入乡村振兴”的水墨画卷!
“在参加演出前,我们对《村里来了花喜鹊》进行反复打磨加工,在排练当中也不怕吃苦,不怕受累,所有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就是为了打好今天的‘战役’!”县淮剧团业务团长、国家二级演员殷金龙说道。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更好地编排《村里来了花喜鹊》,确保剧中的每一位人物形象既生动活泼,又富有地域特色,县淮剧团始终坚持把“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有情怀、有温度”作为创作目标,多次对剧本进行修改完善。同时,为了在2019紫金文化艺术节上更好地展示涟水形象,赢得广大观众的认可,演职人员放弃节假日,克服伤病,坚守排练舞台,连续奋战1个多月时间,最终在南京荔枝大剧院呈现出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
“你是一只花喜鹊,不计酸甜与苦辣。窝儿做在枝头上,心声化着春音乐!啊!村里来了花喜鹊,农家锣鼓又勃发……”随着演出的落幕,现场观众的欢呼声、掌声经久不息。
“去年涟水的原创淮剧《留守村长留守鹅》我就有关注,今年很开心又看到了《村里来了花喜鹊》,和去年的《留守村长留守鹅》一样精彩,既有趣又接地气而且有深度。”现场观众王婕说道。
南京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曹秀峰教授在观看完演出后激动地说:“今天,涟水淮剧团为我们南京人民送来了一场丰盛的文化大餐,《村里来了花喜鹊》的题材非常契合当前的国情、民情。剧本的创意非常好,舞美、音乐的设计非常到位,演员的表演也非常用功、用心,将最好的一面展示给了我们南京人民。从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中就可以看出,今天的演出非常的成功。希望《村里来了花喜鹊》继续打磨完善剧本,可以站在更高的舞台上。”
“我们从4月份开始就准备《村里来了花喜鹊》,并根据专家意见,不断修改完善,从而有了今天的演出呈现。演出中,我们每个演员既紧张又很放松,努力将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现场负责布景、灯光、音乐的老师们也很棒,配合得很完美。希望我们的淮剧可以走得越来越高、越来越远。”参加演出的国家二级演员王春华兴奋地表示。
小剧团,小人物;大舞台,大理想。近年来,县淮剧团面对体制障碍、机制不活、经费不足、人员短缺、市场萎靡等困境,以现代戏为抓手,以轻喜剧为突破口,以农民和基层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为追求,先后成功创排大型现代淮剧村官三部曲《鸡村蛋事》《留守村长留守鹅》和《村里来了花喜鹊》,均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赢得了良好的群众口碑,也成为涟水的一块崭新名片。“南京荔枝大剧院响起的雷鸣般掌声不仅给了我们信心,也给了我们更多的压力和动力。我们将以此次演出为新的起点,不忘初心、创新争先,努力打造更多的文化精品,以此助推涟水文化高质量发展。”县文广旅局副局长梁春明充满信心地表示。
演出片段
演出片段
紧张排练
研讨修改剧本
演出片段
图 片:孙爱华 姜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