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6日 星期日

网站首页 文体 详情

喜爱家乡麒麟唱

2017-01-02 20:08:19

□ 吴善然

麒麟唱是家乡涟水人的一种娱乐形式,我从童年起,便钟情于这种民间的演艺。麒麟一旦上场,能使整个村庄沸腾,它的每句唱词都弥漫着生活的本真,流溢出柔润温馨的情怀。麒麟唱,可称得上是家乡文化的奇异瑰宝。”
    我6岁时正值上世纪的50年代,生产比较落后,农村的文化生活极差,没有广播、电视可收看。
    记得那是春节后的一天下午,庄上突然来了一伙玩麒麟的,那花花点点用色纸糊成的麒麟,扛在肩上舞起来很威风。对我来说,这是从未见过的“西洋景”,感到格外新鲜有趣。再问什么是麒麟,比我大一旬的堂兄小老虎随口道:“牛生麒麟猪下象,老鼠也会成了精。”那时,我信以为真,不怀疑他是哄骗我的。幸亏爷爷告诉我:“麒麟,它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瑞兽,龙头、狮尾、鹿蹄子,身上长有鳞甲,象征着文明与吉祥。”
再说道具,那麒麟里头的骨架,它是用竹披和苇秆等材料扎成的,外面再用一层花纸片做包装。成品长约1米,高约0.8米,脖颈扣上成串小铃铛,还配有控制嘴、眼、舌的机关,扭动时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表演的共有5人:1人敲锣,1人击鼓、1人打镲、1人架着麒麟,还有1人挑着担子,接受主人家馈赠的食物和钱。
    玩麒麟最有趣是唱麒麟调子,由敲大锣的人带头领唱,其余人跟着咐和。特别精彩的是他们能够即兴创作,见到什么唱什么,能唱出人气,唱出和谐,唱得主人家多喝彩、多加赏。我们一帮稚童就像“跟屁虫”,围着艺人的脚板转。
    那次,玩麒麟来到我们庄头的王凤岐家大门口。一阵锣鼓后,为首的唱道:“锣鼓一敲喜洋洋,麒麟来到贵人旁,麒麟不沾无宝地,站在谁家谁吉祥,哎,站在谁家谁吉祥!”主人家一听即刻解囊,奉上两张1元钱纸币,表示谢意。
    下一户是乔老大家,他衔着烟袋迎出门来。锣鼓敲后,为首的即唱:“锣鼓响来劲头添,我看大爷吃香烟,一口仙气吸下肚,两条青龙飞上天。哎,两条青龙飞上天!”乔老大听了暗喜,馈赠了4块米糕,以示步步登高。
    接着,李二叔家窗上的五色挂浪(音)引起玩麒麟人的注意。那词编得才叫刷刮(音,完美的意思):“锣鼓一敲好运来,五色挂浪飘起来,朝里刮刮生贵子。朝外刮刮发大财。哎,朝外刮刮发大财!”李二婶喜得只鼓掌,叫二叔多给两个馍头,请再唱一段。
    吴三的儿子前年当了解放军,这些玩麒麟的也能编上一套:“锣鼓一敲响咚咚,光荣喜报寄家中,人民英雄人民爱,麒麟也来鞠一躬。哎,麒麟也来鞠一躬!”我们一帮“小玩童”群情振奋,也跟着大声念道:“哎,麒麟也来鞠一躬!”
    我从东庄跟到西庄,又从西庄跟到另一个村子。
    冬去春来,以后凡有玩麒麟来,围观的人群中总少不了我。说实话,我打心眼里倾慕这喜闻采见的麒麟唱。据《安东县志》和《淮上撷趣》等资料记载,麒麟唱发源于我们苏北的涟水,大约诞生在清朝嘉庆年间,每年从腊月送灶起,一直唱到新春二月初二为止。唱词的句式组合有4字、5字、7字的,一般以7字为宜,其内容丰富多彩,唱腔自由,诗情画意,亲切感人。
    家乡的麒麟唱,为我童年带来逸趣和快乐,使我终身难忘。

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