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趴着睡”到“躺着睡” 涟水学子迎来午休“躺睡自由”
■ 融媒体记者 朱 云
冬日的暖阳透过明亮的窗户,洒在涟水县郑梁梅小学六年级(1)班的教室里。中午12点25分,随着一段轻柔的睡前音乐,孩子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简单地趴在桌子上小憩。只见他们熟练地调整课桌椅的旋钮,伴随着一阵轻响,原本规整的课桌椅缓缓变形,椅背逐渐放平,与调整角度后的桌面无缝衔接,形成了一张张舒适的“小床”。孩子们各自安静地躺下,不久便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这幅安宁的场景,如今已成为县郑梁梅小学和南门小学部分学生的日常。今年秋学期开始,共计1500套可躺式课桌椅在这两所学校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县在优化育人环境、关爱学生身心健康的惠民举措上,迈出了扎实而温暖的一步。
“趴睡”成历史,校园午休迎来“舒适升级”
长期以来,“趴桌午睡”是绝大多数中小学生的标准配置。然而,这种姿势不仅容易导致手臂发麻、颈部酸痛、呼吸不畅,长时间还可能对学生的脊柱发育和视力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如何让孩子们“睡个好觉”,成了一个看似微小却关乎健康的大事。
“以前中午趴着睡,醒来的时候胳膊上都是红印子,有时候脖子还特别酸,一下午都没什么精神。”郑梁梅小学学生许梓龙向记者描述着过去的午休体验。
改变,源于县委、县政府对教育民生细节的关注和对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深切关怀。在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后,我县将“改善学生午休条件”列为教育惠民实事之一,投入专项资金,为郑梁梅小学和南门小学配备了可躺式课桌椅。
在郑梁梅小学,记者见到了这批备受关注的“新装备”。课桌椅主要由原木色和灰色构成,设计简约而现代。它们看似与普通课桌椅无异,但奥妙藏在细节里。该校校长张黎黎向记者演示了操作过程:松开课桌安全锁,轻轻向上推动桌面,拉起椅子下方的气压控制杆,椅背随之缓缓后仰放平,与桌面形成一个超过160度的平滑斜面,一张简易而实用的“午休床”就出现了。
“桌椅采用的是高强度钢结构,稳固安全,操作也非常简单,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都能独立完成。”张校长介绍道,“我校首批引进了1000套,主要覆盖高年级班级。高年级学生学习任务相对繁重,午休质量直接影响下午的学习效率,保证他们获得高质量的午休尤为重要。”
好评如潮涌,惠民举措饱含“温度”与“力度”
可躺式课桌椅的实效如何,使用者最有发言权。在实地采访中,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对这批可躺式课桌椅给予了高度肯定。
午休时分,记者走进南门小学五年级(4)班教室,一片静谧祥和。孩子们躺得安安稳稳,呼吸均匀。班主任徐敏轻声告诉记者:“变化太大了!以前趴着睡,总有不少孩子翻来覆去,睡不着或者睡不舒服。现在能躺下,入睡速度快了很多,睡眠质量明显提高。你看他们现在睡得多香,下午上课的眼神都亮晶晶的,注意力更集中了。”
学生家长刘女士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真是为我们家长解决了一块心病!孩子正在长身体,我们一直担心趴着睡影响脊椎。现在学校想得这么周到,给孩子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我们特别感动,也特别放心!”她的话道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
学生肖雯鑫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她的喜爱:“我喜欢现在的桌子椅子,躺着睡觉很舒服,像在家里的小床上一样。下午上体育课都有劲了!”
点滴细节,汇聚成暖流。这1500套可躺式课桌椅,不仅仅是数字和物件,它们承载的是县委、县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是我县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将资金用在“刀刃上”的生动体现。它解决的虽是一个“小睡姿”的问题,却彰显了民生关怀的“大温度”,展现了我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强力度”。
小桌椅、大关爱,涟水教育惠民迈入“精细化”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从新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幼儿园,增加优质学位供给,到全面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从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打造“智慧校园”,到实施教室照明改造工程,守护学生视力健康;再从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保障困难群体就学,到如今关注学生午休质量,引入可躺式课桌椅……一系列务实举措接连出台,一笔笔真金白银持续投入,涟水教育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投入是支撑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我们关注宏观的学校布局、校舍建设,也同样关注微观的课堂体验、学生健康。可躺式课桌椅的启用,就是我们回应社会关切,细化教育服务的一个范例。下一步,我们将在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财政情况和实际需求,稳步在全县范围内有条件的中小学推广可躺式课桌椅,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午休结束铃声响起,孩子们纷纷起身,轻松地将课桌椅恢复原状。教室很快又恢复了作为学习空间的功能。这一“躺”一“起”之间,是身体的有效放松,是精力的快速回血,更是我县教育惠民政策细致入微的生动写照。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保障基本教育条件到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涟水教育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向着“教育强县”阔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