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梅:埋首耕耘 静待花开
■ 融媒体记者 朱 云
三尺讲台耕岁月,一支粉笔写春秋。“我选择了教育事业,就无怨无悔!”这是刘春梅内心坚如磐石的信条。
出生于1977年的刘春梅,是红窑实验学校的一名初中化学教师。自1999年从教以来,她始终坚守在乡村教育的第一线,26载春秋流转,她用温暖的人文关怀、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对教育事业的赤诚热爱,谱写无悔的教育人生。
以爱相伴 做守护成长的引路人
“爱是最好的教育。在教育教学中,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刘春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班主任的她,注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习惯,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面对不同的学生,她都努力寻找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展示自我,找到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
对待后进生,刘春梅总是充满耐心与关怀。她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而是用温暖的鼓励和细致的辅导,帮助他们找回学习的信心。班上的小王同学因为基础薄弱,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刘春梅发现后,主动找到他,每天利用课余时间为他补习功课,从最基础的知识点开始,一点点耐心讲解。在她的悉心教导下,孩子逐渐找到了学习的方法,成绩有了显著提高,性格也变得开朗自信了。
每当学生们成绩退步,刘春梅总会笑着安慰,指点迷津。每当同学们迷茫不前,她总是微笑鼓励,告诉他们“不要焦虑,要一直向前”……她走近学生,和学生真诚相待,默默用自己的人格修养和模范行为影响带动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学习和生活。她所带班级的班风正、学风浓,成绩多次名列同类班级前列。
深耕课堂 用专业描绘教育底色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刘春梅始终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教育领域深耕不辍,走出了一条扎实的专业成长之路。她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更新教学理念,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因材施教,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中,她总是提前备好课、备好资源,结合课堂实际运用课件配合教学,寓教于乐,向45分钟要质量。
在刘春梅的课堂上,化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符号和方程式,而是变成了生动有趣、充满探索乐趣的实验学科。她深知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总是精心准备每一个实验,实验过程中,她不仅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还鼓励他们思考实验背后的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化学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刘春梅努力钻研,刻苦学习教学理论,不断进取创新,勇于探索,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具有自己鲜明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化学的殿堂里不懈求索。
初心如磐 在教育路上永不止步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创新的道路上,刘春梅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她潜心钻研各种教育理论,积极参加省、市、县各类活动,为出色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备课组长,她以身作则,脚踏实地,带领备课组老师们认真分析学情,精准定位学情痛点,让教研直抵学生需求,使整个备课组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刘春梅先后在化学教学基本功大赛、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大赛等活动中获一、二等奖。撰写的论文《初三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在《学生之友》上发表,还有多篇论文在县级比赛中获奖。在辅导学生方面,她更是不遗余力。她指导的学生张添翼在“金钥匙科技竞赛”中获县二等奖,刘以锁、王雨蒙、张俊源和王名杰获得县二等奖;在县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在市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中被评为“优秀学员”……
师泽如光,虽微致远;师泽若水,润物无声。刘春梅常说:“教育是静待花开的过程,而教师要做的,是永远保持耕耘的姿态。”未来,她将一如既往,用质朴的情怀,一路陪伴守护,迎接每一次“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