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记金城外国语学校高三班主任孙建

■ 融媒体记者 刘锦国
孙建,男,2005年毕业于江苏大学数学系,本科学历。从教多年来,一直任教高中数学,并担任班主任工作。曾被县教体局评为优秀班主任,被县政府表彰为高中教育教学先进个人,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先进个人。在多年的学科教学中,创建了自己的数学小屋,并命名为“爱心数学”,长期坚持为学生无偿辅导,深受家长和学生的爱戴。
“孙老师好,报告您一个好消息,我竞选了我们班的宣传委员!”“好啊!恭喜你,好好努力!”
放下电话,孙建老师的眼前浮现出一个瘦小的身影,她曾是孙老师班上最腼腆的一个女生,因为性格内向,跟班级同学从不打交道,上课也从不主动发言,老师提她回答问题时总是低着头,声音小得像蚊子。
“这样下去可不行,将来还要走上社会呢!”孙老师觉得应该好好关注这位刘同学。他从学生中了解到,刘同学是单亲家庭,父母早年离异,和父亲一起生活。只小学毕业的父亲对她的教育方式比较简单粗暴,不许她和同学有什么往来,渐渐地,刘同学性格变得孤僻,还有一种深深的自卑感。
孙建老师在学校“大家访”的活动中,和刘同学的父亲进行了一次深入地交流,她的父亲感到自己对女儿关心不够,方法有点简单,并从此关心女儿的饮食起居、情绪变化,让刘同学感受到了真切且温暖的父爱。
在学校,孙建老师给刘同学精心创设表现能力的环境。课堂上发言时,孙老师常常用掌声鼓励刘同学的闪光点;国旗下讲话,孙老师主动帮刘同学修改稿件,并指导她怎样在众人面前不怯场;社团活动,孙老师把刘同学安排在最活跃的那个小组。
“谁都有灿烂的一面,只要给她阳光!”孙建老师深深地感慨刘同学的进步,他相信刘同学在大学一定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班主任工作从来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因为时间在变,人也在变,谁也不知道你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群体,又是怎样的一个学生。尤其是高中班主任,学生的性格几乎一人一个样,没法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去面对。性格内向的,有时可能偏激;性格开放的,有时又可能太自我。
孙建老师忘不了2015级高一时,有个班级学生干部叫李冠。该生性格是开放型的,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约束能力也比较差。班级搞什么活动,他总想一个人说了算,不喜欢跟别的班干部商量,渐渐地,失去了人缘。可这个李冠集体荣誉感又很强,常常希望流动红旗一直在自己班,可其他班干部都不喜欢和他一起开展工作。
这是个好苗子,可又是棵棘手的苗子,怎么让他成为栋梁之材?孙建老师苦苦想了一周多时间,觉得还是要从家庭入手。
于是,孙老师单独走访了李冠家。原来李冠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李冠打小都是爷爷奶奶带的。俗话说,隔代疼。爷爷奶奶对这个孙子特别宠爱,家里又做点小生意,经济状况很不错。可以说,只要李冠想什么,无论吃的,还是用的,爷爷奶奶从来不会打半点折扣,只会多给。而且家里的好多事,差不多都是这个孙子说了算。
“你们这样宠着他,不怕他将来无所畏惧、肆无忌惮吗?”孙建笑着问李冠的爷爷奶奶,两位老人家一时接不住话头,李冠奶奶讷讷地说:“我们还真没这样想过呢!”孙老师把李冠在自己班级的情况向两位老人作了汇报,并和老人家交流了自己的看法:对孩子知疼知热,但不能一切顺着孩子,否则,会害了他。
回到学校班级,孙老师专门和李冠进行了一次长谈,在肯定他优点的同时,指出了他身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帮李冠同学制订了整改计划,希望他能自己在班级找回人缘,好好开展班级工作。
几个星期后,孙建老师发现李冠变了一个人,班级工作不再一言堂,擦黑板、扫地等小事经常悄悄地自己去做,李冠爷爷打电话也夸孙子到家肯帮奶奶做家务事了……高二分班时,李冠同学特地向级部主任申请继续在孙建老师班级。在孙老师的用心呵护与培养下,李冠同学考上了大学,后来在工作单位还做了一个部门小主管。
2022年春节,李冠买了一束鲜花,拜访了孙老师,汇报了自己这两年的工作情况,他真诚地感谢孙老师说:“是您让我健全了自己的人格,现在我的人际关系非常好,工作也很顺心。”
“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为高中教师,特别是高中班主任,孙建老师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履行自己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博得了家长的一致认可。
孙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弟弟妹妹,做什么事都有动力!”
十三年前,孙建老师来到了金城学校,从此便扎根在了金城学校。
十三年来,他用信仰、知识、奉献和爱心诠释着“四有”好老师的内涵。
十三年来,他默默耕耘于三尺讲台,用平凡而崇高的师德纯洁学生那颗成长的心,践行一名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实干奉献”的诺言。
十三年的教师生涯,孙老师足足做了十三年的班主任。他坚守在教育岗位,送走了金城学校一届又一届的高三毕业生,他把学生的品质像沙里淘金一样淘出来,让他们灿烂、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