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耕耘结硕果 园中桃李又芬芳
1.高考全县400分以上6人,高分段人数在全市各县区排名第一。(其中:涟水中学3人、郑梁梅高中2人,滨河高中1人)
2.高考全县参考人数较2018年增加267人,本一达线595人,较2018年净增135人,增幅2.5%(全市增加582人,我县增加人数占全市近1/4);本二以上达线人数为2497人,较2018年增加231人。
3.高考成绩与当年高一录取成绩相比,提优率、保优率全市领先。
4.中考700分以上的特优生人数、占比不断提升,2019年我县700分以上的特优生数395人,较2018年(119人)净增276人,700分以上特优生占比(3.4%)较2018年(1.1%)增加2.3%。
5.中考650分以上人数不断提升,2019年650分以上人数2393人,较2018年1477人净增916人。
奋战的过程,丰收的6月。2019年高考、中考成绩公布以后,我县多所学校纷纷传来喜讯,今年高考、中考又有新的突破,取得令家长、社会满意的成绩。各校大门前的LED屏上醒目地展示着今年辉煌的高考、中考数字,校园内外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我县在优质生源流失的情况下,能继续保持高考、中考上线“量多质优”的突出优势,学校的秘诀在哪?
江苏省涟水中学
倾情奉献教育 高考再谱新篇

“我真情感激母校,成功不只是靠自己,还有老师和整个学校都在一起战斗。”今年高考总分406分,涟水中学高三(19)班颜培洲同学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
涟水中学高三年级扎实推进“导师制”“全员参与、全程跟踪、全方位指导”。课堂上的点赞、作文后的面批、考试后的交流、生活中的关爱,已经成为“导师”们的习惯。
无意中翻看校长孙辉的听课笔记,笔记上密密麻麻都是随堂记录,每一篇的下沿都有要和当堂老师交流的提纲。学校规定每周二为“校长听课日”,所有校长到高三推门听课,其余六天常态听课。
总结2019年高考取得的可喜成绩,高三年级分管副校长王健颇有感触。
“三精”教育精益求精。如果你问:“一堂40分钟的作文讲评课需要准备多长时间?”答:平均不少于3个小时。王蕾老师“批改作文、查摆问题、制作课件、打印学生佳作、自撰下水作文”的一套流程,花上5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如果你问高三班主任每天进班多少次?答:平均不少于8次。年级主任贾正兵每天进班不少于10次,同时还要组织值日主任对每一节课、老师听课、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进行全覆盖检查,并且还肩负尖子生的“培优”任务。
“三业”队伍苦干实干。古语有言:“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常言道:“名师出高徒。”学校致力于打造“敬业精业进业”的高品质教师队伍,坚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落实“交流、合作、展示”的“三步”研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达到“形动、心动、神动”的“三动”状态,努力让课堂“游弋着快乐之鱼、荡漾着智慧之波、涌动着创新之泉”。
“三爱”境界令人动容。很多老师“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表现令人感动。班主任“日出前到班、午休时坐班、夜深时归家”是常态,老师没有时间关心自家孩子学习,晚自习把孩子带来放在办公室,小孩深夜10:30才能和父母一起回家。老师胡从飞、孙雪军为了不让学生落下一节课,家里老人病重都未能在身边侍奉尽孝。自古有说:“忠孝难两全。”他们做出了“舍小我、为大家”的“尽忠”选择。他们就是我们身边奉献进取的涟中人。
江苏省郑梁梅高级中学
爱心承载责任 奉献铸就辉煌

仲夏时节,硕果飘香。郑梁梅高级中学高三(13)班谷星宇同学以总分378的成绩夺得全县文科状元。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该校校长纪雪成推行“成功教育”理念,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施行“精细管理、精致教学、精心育人”的“三精”管理模式,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纪雪成说:“郑梁梅高中本身就是爱心的产物,爱与奉献是校园文化的主旋律,我们的老师和同学们太可敬、可爱了!级部科学谋划,老师们敬业奉献,同学们顽强拼搏,高考再续辉煌也是情理之中。”
该校高三年级提出“一二三四五”工作方针,即:“围绕一个中心——教学工作中心;建设两支队伍——班主任队伍和任课教师队伍:打造一支拼搏奉献的班主任队伍,培养一支敬业爱生任课教师队伍;举行三个活动——高考百日誓师活动、高考50天誓师活动、毕业典礼活动;开好四个会——家长会、学生会、考后分析会、高考交流会;抓好五项工作——级部建设工作、分类承包工作、心理疏导工作、精致学案工作、聚焦课堂工作”。
该校高三所有老师埋头苦干,乐于奉献。老师顾杰、王素琴做手术还没有痊愈就重返教室;沈绍安、王伟东、李华元、李建球、卢忠诚、戴锦鸿、王士军等老师以滴水穿石的精神教书育人,用爱灌注三尺讲台。
老师郝娟家里发生重大变故,她强忍痛楚,舍小家顾大家,坚持尽心尽力上好每一节课。高三(6)班班长宋家豪同学说:“郝老师不仅书教得好,而且非常负责,对待我们学生就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在学习过程中,她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她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将来我们也要做像她这样的人。”
郑梁梅高级中学的学生是幸福的。老师从来没有放弃任何一名学生,高三阶段更是强化尖子生,扶持“临界生”,转化“希望生”,让每个学生都看到成功的希望。级部注重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通过暑期研学、心理讲座、励志班会、运动会、艺术节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参与、感悟、收获,从而坚定他们成功的信念,再把这种信念的力量转化到学习和生活中去,成为跟随他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学校也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办学目标。
淮阴中学滨河高级中学
砥砺前行 为涟水教育新辉煌贡献力量

该校高三(9)班李福梁同学取得了总分405分,选修学科A A的好成绩,实现了开门红,全体高三人感到无比欣慰。
该校坚持以“以人为本、勤勉敬业、追求卓越”为办学精神。
精神引领,离不开学校的人文情怀。今年2月24日,该校为首届高三学生举行18岁成人礼;高考前一个月,该校每天晚上为所有学生准备一个可口的面包;6月2日晚上8点,在高三楼前,高一高二学弟学妹组织了“我为学哥学姐加油!”活动等。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充满了关怀;每一个细微的举动,都充满了关爱。
该校一直致力于班主任队伍建设,实行“1+1+1+3”管理模式,即一名挂帅校长,一名班主任,一名助理班主任,三名任课老师。人人均是“班主任”,人人参与班级管理。滨河高中是一所住校生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寄宿制学校,所以管理难度较大。该校实行前勤后勤联动管理,做到“学生在,校长在,班主任在”。每天早上7点,班主任全部进班开晨会,通过《新闻早知道》《平语近人》等节目,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缓解学生学习压力。高考前一个月,高三所有班主任全部能够做到全程在班,每时每刻陪同学生。
高三级部建立有效的学生导师制度、学科辅导机制。级部建立年级尖子生、一本生、二本边缘生、学困生档案,安排语文、数学、英语老师对其进行提优、补差工作,突出尖子生的培养以及后进生的跟进。学校要求每位高三任课教师跟踪指导五名学生,尤其对尖子生和边缘生重点跟踪。
这些精准辅导机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尖子生高三(9)班李福梁语文学科相对薄弱,语文教研组长陈明英老师针对他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教育会诊,科学指导,李福梁同学最终在高考中取得语文133分的优异成绩。边缘生高三(5)班严同学,自制力差,学习习惯不好,入班成绩不理想。班主任郭玲老师因材施教,根据该生实际成绩水平和性格特点,确定辅导内容和策略,严同学最终在高考中取得总分326分的可喜成绩。
滨河高级中学正成为涟水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实现涟水教育的新辉煌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淮文外国语学校
硬实力打造新名片
淮文人拥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只能被模仿,不能被超越”的坚定信念,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取得较好的成绩,今年中考700分以上达211人,高中上线率达96.81%。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天候,精致管理,提供保障。学校坚持“封闭管理无盲点、无盲区”的节点控制,夜晚还有值班老师和保安通宵巡夜,以保证师生的安全,让家长放心、省心和安心。在校园内,制定了学生风纪标准和零食标准,并坚决贯彻落实,真正杜绝学生带手机。在全封闭、全日制、全过程、全员式的“四全式管理”中,把习惯养成教育落实到位,铁纪柔情,科学引导,使学生入学一周后脱胎换骨,一月后扬眉吐气。学校还有固定的班会制度,在每周一次的班会中做好学生的习惯养成和心理辅导工作,滋润青春期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平稳度过青春期。
二、真奉献,净化灵魂,爱满校园。坚守“爱与责任”“初心不变”“先育人,后育分”是校长徐崇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对于教育的爱和执着,才有了淮文今日的成就与辉煌。初三(10)班孟露同学被确诊为急性肝功能衰竭,生命垂危,巨额的治疗费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班主任孙月老师为她发起“水滴筹”筹款,并举行了“爱心传递,情暖淮文”的献爱心活动。老师们带头捐款,学生们纷纷响应,一时间,校园里爱心在传递。此次捐款数额总计为94886元,为孟露同学送去了一份暖暖的爱心,为她的重生注入了能量。
三、真课堂,有效高效,助力提升。淮文的课堂是有效、高效的课堂,是生本的课堂。在日常教学中,重视教研,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磨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推门听评课制度”“青蓝工程”“名师擂台赛”“新秀擂台赛”等一系列教学制度和实践,都在无形之中给老师们营造一种团结一心,奋力向前,相互学习,你追我赶的氛围。把这种结果作用到学生身上,课堂自然高效,再加上“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的过关制度的落实,学生成绩自然进步快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与淮安市几大名校结成联盟体,拓宽了视野,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新的平台。
涟水县教学研究室
优化管理 追求高效 持续提升我县教育教学质量
高考、中考质量分析
一是本科达线率继续保持上升势头(2018年58.39%,2019年60.20%);
二是特优生(400分以上)人数在全市县区中名列第一;
三是2016年高一录取时我县分数线较低,经三年努力,高考保优率、提优率全市领先。
四是通过中考数据纵向分析,我县中考高分段人数呈现上升态势。
下阶段工作举措
县教学研究室在新的学年将积极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的功能,与各校同心同德、同舟共济,狠抓学科均分与优生人数的提升,重点将继续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积极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县教育体育局将成立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建立高、初中教学质量常态抽测制度,以精准的大数据监控全县教学质量;及时召开质量抽测分析会议,对薄弱学科进行“解剖性调研”,提出诊断意见,明确整改措施,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发展。各学校相应建立了质量监控机制,“校长——教务处——年级部——学科组——备课组——教师”的“六级”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有详细可操作的质量监控制度。
扎实有效开展“订单式”教研服务
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初心,充分利用高、初中学科名师工作室资源,针对基层学校学科教学需求,定期开展“订单式”教研服务。一是以“点面结合”的方式开展学科指导服务。除了在县级层面开展“学科研讨”和“名师送教”系列活动,学科教研员还根据学校“订单”深入课堂,走近学生,为师生进行“点对点”的精准教学指导。二是积极开展“订单式”教学调研服务。教研员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督查人”,而是学校和老师教学问题诊断的“合作者”。通过“推门听课”“解剖调研”等实效性调研形式让学科研究和指导更有实效。
稳步推进联盟体建设
依托全县“教育教学联盟体”,不断完善联盟体内部深度合作体系。引导联盟体在教师交流、办学资源、教学进度、教育科研、过程管理、质量监测与分析等方面有效深度合作,实现联盟体内学科资源共享,实现联盟体以强带弱,携手共进的目标。建立联盟体内部教干、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定期开展联盟体内的学术论坛、教学沙龙、教学业务培训和课题研究等活动。各联盟体定期组织教师基本功大赛、优课评比等学科活动,定期召开教学质量提升的专题会议,充分发掘了联盟体自身潜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全县学校均衡发展、优质发展贡献力量。
深入开展常态课研究
为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继续在全县深入开展常态课研究。一是利用各学科名师工作室和学科中心组资源为全县各学科打造简约而实用的常态课基本模式,并利用学科研讨会和联盟体教研活动的机会进行深度研讨、不断完善,引导全县教师反思、完善和打造自己的常态课堂;二是继续举行全县学科常态课竞赛活动。搭建更多平台,充分展示学校、教研组和教师常态课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