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流深
——记郑梁梅小学教师周爱菊
有人说,水的表面是平静的,但是在深层,却潜藏着激流,这就是“静水流深”。采访郑梁梅小学教师周爱菊的时候,她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一汪静水,她温和而谦逊,勤思而执着。
周爱菊老师是一个勤于学习的人。“学莫贵于自得”是她放在办公桌上用心实践的一句名言。看到记者对这个铭牌好奇,她说,学习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逐步体验、领悟、反省、提高的过程,而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灵活运用则是关键所在。这一思想,既指引着她自己,又深深地影响着她的学生。周爱菊身边的朋友经常提起,走进她的家,案头、床边,到处都是书:黄爱华的《黄爱华与智慧课堂》、华应龙的《我就是数学》、吴亚萍的《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数学老师必备的《小学数学教师》……她说这些书刊是她精神的食粮、指路的明灯,她觉得从中感悟大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思路也是一种幸福。于是,无数个节假日和夜晚,她的台灯总是静静地亮着……她在书海中遨游,不断领悟名师的教学殿堂,从中明白要“让学生喜欢自己,喜欢数学”、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要“把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数学课堂要讲究“趣、实、活”……当“三名工程”的浪潮在整个涟水掀起时,同事们蓦然发现她的书橱是个真正的宝库,能为全校数学老师提供教学研究所需的书籍资料,书页上密密麻麻的注释让她身边的每一个人惊叹和感动。
周爱菊老师同时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她所在的郑梁梅小学承担着国家级“现代小学数学”课题的研究,她是研究的骨干力量。该课题研究持续了六年,周老师的思考和实践从来没有间断过。因为思考,周老师深深感受到教师关键在于不断唤醒和弘扬学生自然天性中蕴藏着的探索的冲动,培养敢于质疑的个性,养成对数学学习的终身热爱。因为实践,周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华而不实的情境创设,没有热闹却空洞的活动,在她的课堂上,学生在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感受着数学的奥秘与美好。在收获广博知识的同时,形成强大的自信,养成良好的习惯,锤炼敏锐的思维。在市教研室举行的专题研讨会上,周老师执教的《奇妙的密铺》一课,课堂上有疑问,有沉思,有赞许,有欢笑。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时间,拥有相互点评的机会和荣幸,一个个极富思想的孩子大胆握起话筒来发言……同时,我们也看到,从预备作业到课题的引入,从学具操作到独立尝试,从大胆设计到精彩点评,整个教学设计定位准确、环环相扣、双基落实、导而弗牵……这是真正的有效课堂。难怪学生家长们都说:能成为周老师的学生是他们孩子的一种幸福。
周爱菊老师还是一位勇于追求的人。她的案头有一句箴言:学生是学校的千分之一,但却是家庭的百分之百。她说,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因此教育于她不仅是一项充实生命的事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必须尽自己所能为学生的未来铺路。周老师的执着与努力让人欣赏,她的笑容更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当县“小学数学骨干教师”“三八红旗手”“优秀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等各种荣誉接踵而来时,她没有自满,没有止步,而是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她撰写的教学论文《细节:数学教学的增效因子》《智慧示弱,实现双赢》《让数学课堂充盈生活味》等,先后在《小学教学研究》等省级刊物上发表或在省市评比中获一、二等奖;教学设计《统计与平均数》《圆柱的表面积》《吨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参市评比,均获一等奖;参与编写的《名师说课》(三年级下册)和《苏教版数学教案》(四年级上下册)均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出版发行;指导季天元、夏一鸣等10多名学生参加省第五、六、七届“小数报杯?小小数学家”“优秀数学科普小论文”推荐评选活动,获一二等奖,个人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和“优秀小论文指导奖”。
辛勤的汗水洒在追求的沃土里,才能培育出成功的果实。周爱菊老师正是用爱心与汗水,赢得了微笑和荣誉。我们衷心希望周爱菊老师且教且行,激起一潭活水,使自己的教学探索一步步走向理性和深邃。(杨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