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吉球:忙碌在大街小巷的“美容师”
■ 融媒体记者 樊 荣

有这样一群人,在业内叫垃圾清运工,他们昼伏夜出,走到哪都“不招人待见”,整天和垃圾“打交道”,顶着恶臭换来城市清洁,是平凡岗位上“最美的人”。
张吉球今年55岁,1990年参加工作,他在垃圾清运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0年。当听到记者要采访自己的时候,电话里的张吉球听着有点害羞,“我也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什么特别的。”张吉球说。
记者见到张吉球的时候他正在梅园小区里清理着垃圾桶,只见他熟练地将垃圾收集桶挂到压缩车上,按下按钮,伴随着发动机轰鸣声的加大,一桶垃圾顺利被倒入压缩车车厢内,紧接着一股刺鼻臭味袭来,记者后退了两步。“对我们来说,这点臭味根本不算什么,如果再遇到下雨天,桶里的水倒进压缩车内,压缩的时候挤出来溅到身上都很正常。”张吉球一边干活一边和记者说。
不到凌晨4点,人们还在熟睡中,时不时响起的垃圾清运车马达轰鸣声打破了黑夜的寂静,张吉球已经开始工作了。对于张吉球来说,凌晨4点甚至更早上岗,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一年四季,不论严寒酷暑,不分阴晴雨雪,天天与垃圾“打交道”,顶着恶臭奔赴在清运垃圾的路上,为城市的干净和美丽而辛勤劳作。“从干垃圾清运工开始,就没跟家人一起看过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为了让大家过个好年,除夕夜我们都是全员出动,一直干到凌晨一点。”说起对家里人的陪伴,张吉球满怀愧疚。但处在垃圾清运这一特殊的岗位上,张吉球只能顾大家舍小家,家人也渐渐地从不解到无奈,由无奈到理解支持。
张吉球负责城东路到圣特路、淮浦菜场、二塘工业新区等地的垃圾清运。垃圾多的时候,垃圾压缩车需要从垃圾中转站来回往返三四趟才能拉完。常年累月的奔波,让张吉球患上了静脉曲张。后来,又患上了股骨头坏死。但他没有放弃这份工作。两年来,他忍受病痛折磨,始终坚守在环卫一线岗位上。他说:“清运垃圾确实会遭到他人嫌弃,但当看到城市变得干净整洁,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哪怕是偶尔听到一声‘辛苦了,谢谢您’,我都很感动。”
近30年在清运垃圾的岗位上工作,张吉球见证了清运车从拖拉机到垃圾压缩车的进步,见证了环卫工作的一步步发展,也见证了城市不断发展变化。张吉球说:“工作总得有人干,每当他看到干净的城市环境,他就会有种成就感,为在这个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的自己和同事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