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金秋:合格的“总管”
本报记者 杨海林
“对不起,这些计量资料里缺少验收证明,我没办法拨付资金,请理解。”面对怒气冲冲地前来问罪的工程施工方,彭金秋说话的语气虽然和气,但态度却一点也不含糊。这位县水利局总账会计,连局领导都喜欢称她“彭总”——她在工作中严格把好财务上的每一道关,确实是水利局合格的“总管”。
2009年3月,县财政局权衡再三,决定委派彭金秋到县水利局工作。尽管业务水平较高,但面对水利项目复杂的财务科目和专业性很强的账务,彭金秋一时手足无措。她悄悄地去找一个老总账会计,想取一点经,人家白了她一眼,告诉她:“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好吧,彭金秋暗暗给自己打气,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她白天在单位虚心地向同事请教,晚上在家挑灯夜战,跟书本和视频学习工程资金管理制度以及基建账务知识。一晃两年过去了,彭金秋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基建工程财务知识,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我县每年的水利投入资金超亿元。这么大的资金如果管理不好,就可能给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失。作为财务总账会计,彭金秋不仅要管理好单位日常资金的使用,还要与工程建设处的同事们一起做好工程资金的预算编制,审查好每一笔资金使用情况,及时根据工程实施进度做好资金调度,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工作有了一定的经验后,彭金秋决定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同行。她从制度入手,独立编制了《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竣工决算说明书》,这份材料很快成了县水利系统财会人员的案头读本,大家都称赞这是我县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竣工决算的样本书。除此之外,彭金秋还牵头和参与编制了《工程价款结算程序流程办法》《涟水县水利局财务管理办法》《涟水县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处管理费用财务管理实施细则》《涟水县水利局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财务制度,专家们评价这些制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为我县水利资金管理提供了很好的财务保障。
掰开指头算一算,彭金秋到水利局工作已经8个年头,你如果问她做了多少本账、编制多少份报表,彭金秋可能说不清。但是随便提到哪一项水利工程账目明细、哪一项工程的付款程序,彭金秋立马会滔滔不绝起来,当时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都会在脑海中再现。彭金秋刚到水利局工作那一年,恰逢儿子面临高考。“有什么办法,我这个人,天生要脸要皮,不想因为工作做不好而被别人笑话。”谈起这段经历,彭金秋已经显得云淡风轻,她不愿意提起当年付出的种种艰辛,“总之一句话,”彭金秋说,“为了尽快掌握水利工程账务,我想来想去,决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工作上,我家里还有别的亲人,有他们的照顾,可能儿子也不缺我这一份关爱。”
话虽这样说,没有妈妈的照料,孩子还是感到了种种不便。于是,彭金秋与孩子商量:晚上能否在学校代饭?儿子理解妈妈,于是点头同意。“太好了!”彭金秋高兴地搂了搂儿子——解决了儿子的晚饭问题,她就有更多的时间加班了。
2011年春季,彭金秋的丈夫突患眼疾,需要人照顾。但春季水利建设项目多、工程体量大,单位几乎每天都要支付各项工程款项。怎么办?彭金秋急得团团转。“唉,我能感觉出来,你待在家心里不踏实,你还是去上班吧!”“可是你怎么办呢?”“放心吧,我不乱走就行了。”丈夫贴心的话语,让一向开朗的她默默地流下了眼泪。是呀,一个人要想做好一份工作,作出牺牲的往往不是自己一个人。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平凡的事,有的只是对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在去年县水利系统优秀职工表彰会上,彭金秋代表受表彰人员发言,她的讲话赢得一阵阵掌声。彭金秋的讲话是由衷的——财务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如有一丝一毫的差错,都会给单位和集体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每处理一笔业务都是看了又看、审了又审,对每一个数字、每一个小数点都不放过,直到明白无误才登记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