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高:“新农人”奏响乡村振兴“幸福乐章”
■ 融媒体记者 马凌云
盛夏的清晨天刚蒙蒙亮,位于岔庙镇鹤友村的淮安农益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吉高已经早早起床,趁着天气凉快赶到承包地里仔细查看水稻长势情况,之后又赶到公司仓库,和维修人员一起修理部分损坏的植保无人机,确保机器随时能用。
“现在正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刻,我们要随时关注水稻长势情况,合理安排人员对农作物进行补钾、补硼,确保这一茬水稻能够获得最好收成。”刘吉高告诉记者。
青年返乡投身绿色食品种植
今年43岁的刘吉高是岔庙镇鹤友村人,职业高中毕业后一直从事餐饮工作,从小小饭店奋斗成长为四星级宾馆的行政总厨,其间还通过自学考取了高级厨师证书,工作期间多次被宾馆评为优秀员工、技术能手、维修大师。
尽管事业上风生水起,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刘吉高始终心系家乡群众。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重视程度不断加大,他敏锐感觉到,高品质的绿色食品将越来越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投身农业农村事业潜力巨大、空间无限。
经过慎重考虑,2018年春节后,刘吉高把自己多年积攒的资金投入到了农业生产当中,承包了村里560亩土地从事绿色稻麦生产。不懂种植技术,他立即到县农业干部学校报名参加2019级省农广校大专学习,学习期间认真刻苦,成为省级优秀学员,并连续两年参加了由农业农村部举办的高级专业培训。
做事情也好、干事业也好,不仅要创新,更要专注,这是刘吉高一直秉承的发展思维。2019年初,刘吉高注册成立了农益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6月份,刘吉高成立了涟水田江家庭农场,农场被评为省四星级服务组织,同年牵头组建了新概念农机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公司和合作社共拥有各类机械和农业植保无人机近百台,每年服务农田面积超180万亩次,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年收入达3万至5万元。在此基础上,每年还开展无人机操作培训 3至5 期,邀请省、市、县各级相关专家进行专业授课,培训人员已超过150人,带动周边镇村服务超过100万亩。
专业种植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发展富民产业。几年来,在刘吉高带领下,合作社推行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市场化模式,秉持“建一片基地、树一个龙头、创一个品牌、促一个产业”理念,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更多农民多种粮、种好粮。
夜合村村民郑加勇之前一直在建筑工地打工,随着年龄增长,对于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已经不太适应,逐渐产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202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刘吉高,在对方大力支持帮助下,郑加勇回到家乡承包了300多亩土地,由刘吉高的公司全程负责水稻和小麦的种植,技术人员及时上门提供指导,合作社统一收割粮食。通过几年磨合,现在,郑加勇的事业进入了良性稳定发展阶段,他真心感谢刘吉高的大力支持,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更加充满了信心。
“自己一个人富不算富,带动周边乡亲一起富才是真本事。” 刘吉高告诉记者,“现在国家对于农业农村工作越来越重视,发展机会也越来越多,我回来创业不仅能照顾到家人,还能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真的很好!”他还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先后获得江苏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市创新创优带头人等称号。
今年68岁的村民朱井云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年纪大了,干不了重活,原以为只能在家里无聊打发日子。没想到现在还能在合作社找点事做,拔拔草、打打药,每天还能拿到100多块钱工资,现在日子过得很开心哟。”
刘吉高还积极参加社会关爱活动,2019年创业至今,他每年都拿出近万元积极参与各类慰问活动,带上大米、面粉、食用油等物品慰问低保户与残疾户,送上真诚的祝福。提到刘吉高,周边的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齐声夸赞。
刘吉高用自己无怨无悔的乡村情结,用心系家乡群众的纯朴情怀,在平凡的土地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尽全力带动了更多农民就业增收,以一名“新农人”的执着坚守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幸福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