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飘香产业兴
——大东镇场北村特色种植助农增收
■ 融媒体记者 徐 强
晨光初现,暑意渐浓。八月的骄阳还未完全升起,大东镇场北村的百亩芡实田里已是一片忙碌景象。
芡实田里,硕大的芡实叶片整齐地铺满水面,村民严正威正带着村民们在自家的芡实田忙活开来,只见他弯下腰,从水中捞起一个带刺的芡实果实,熟练地剥开外壳,露出里面圆润饱满的芡实米。“今年长势不错,比去年还要好。”严正威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作为村里最早种植芡实的大户,严正威已是当地有名的芡实种植能手,他承包的近270亩芡实田迎来了又一个丰收季。
“采收季要持续一个多月,来这边帮忙的大多是附近的村民,大家每天能拿到200元的工钱,算下来能挣七八千元。”正在采收芡实的一位大姐擦了把汗说道。随着芡实种植规模的扩大,用工需求也在增加,除了采收外,芡实的分拣、加工、包装、运输等配套环节也在逐步完善,高峰期需要四十多人同时作业,为附近村民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苏州人喜欢用芡实煲汤,福建那边会拿来做甜品,广州的酒店更是常年订货。”严正威介绍说,这些采收上来的芡实,经过加工处理后,大部分会被运往苏州、厦门、广州等地,由于场北村的芡实颗粒饱满、口感软糯,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往往供不应求。
时间回溯到2018年,严正威专程前往苏州某芡实基地系统学习芡实种植技术。回来后,他在村里通过流转土地试种了五十亩芡实。“当时心里也没底,毕竟是个新鲜事物。”严正威回忆道。但很快,场北村芡实种植的优势就显现出来——靠近水闸,用水方便;支流灌溉,水质干净无污染,种出来的芡实口感特别好。“一亩地能收两千三百斤左右,按照现在市场价六块多算,纯利润能有五千元。”严正威掰着手指给记者算账。
目前,场北村的芡实产业已初具规模。以严正威为代表的四户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共承包了七百余亩优质水面发展芡实种植,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周边村庄的不少农户也纷纷效仿尝试芡实种植。
芡实素有“水中人参”美誉。据介绍,芡实不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健脾益肾的功效,在养生食品市场上备受青睐。“现在我们要打出大东芡实的品牌,让更多人知道这是来自我们场北村的好产品。”场北村党总支书记刘勇表示,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场北村的芡实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下一步,场北村将继续推进芡实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引导产业规模化种植,提供优质种苗,强化技术指导和拓宽销售渠道;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着力打造特色品牌;创新营销模式,线上线下融合推广,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努力推动芡实产业升级为富民强村的特色产业,让更多村民共享产业红利。
从最初的50亩试验田到700多亩规模种植,场北村的芡实产业正在一步步发展壮大,不仅让种植户腰包鼓了起来,更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增收。如今,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这颗“水中人参”正带领村民们走上了一条实实在在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