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城街道庵园村:强化“四注重” 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 通讯员 王玉才
阳光明媚的三月,走进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涟城街道庵园村,村主干道两侧的树木青枝绿叶,一盏盏太阳能路灯矗立路旁,一处处村庄卫生整洁,一排排大棚蔬菜和一片片绿油油的小麦长势喜人,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美景。该村位于涟城街道东北部,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交通便利。全村7个村民组523户2039人,村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2人。
近年来,庵园村以党建为引领,以法治建设为载体,探索开展“红色小组长”“党员网格员”“村干部”三级联动和“党建+文化+法治”多元治理新模式,用红色阵地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增强村民民主法治意识,坚持在深化自治的基础上挖掘新动能,在推进德治基础上增强渗透力,在加强法治基础上发挥影响力,为全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夯实了法治基础,推动了全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今年1月,该村获得江苏省第16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殊荣。
注重落实,法治建设有方。为扎实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工作,庵园村不仅成立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的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全村民主法治宣传教育等工作,还将法治建设工作列入村两委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在组织实施中,始终将“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民主法治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推手。同时,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制定《村自治章程》和《村民公约》,把全村的管理事项用规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
注重引导,德治凝聚正气。为切实推进“德治”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庵园村不仅在村部建有党建文化广场、科普广场、党建文化长廊,将传统文化、党建文化、法治文化、家风家训等元素注入其中,还连续4年每年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共评选出 “文明家庭”30户,“好媳妇、好婆婆”10名,身边好人榜样230人。同时开展“红色小组”创建活动,构建传统文化进小组的新格局。组建了村“6+N”志愿服务队和一支文艺志愿服务队,形成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演出,全年有计划”的组织体系,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得到不断提升。
注重宣教,法治促进稳定。为切实增强村民法律意识,庵园村在强化完善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的前提下,专门聘请律师李步香担任村法律顾问,不仅在村民主决策、普法宣传、人民调解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还以三八妇女节、国家安全教育日、宪法宣传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针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等不同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宣传活动,集中宣传《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及党纪党规等法律法规,群众学法守法意识得到有效增强。此外,该村还注重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一是依托村网格结构设立人民调解室、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室、法律顾问工作室,让法律服务走进村、贴近群众;二是利用村文化墙、科普广场宣传栏、廉政党建宣传区和法治文化宣传区,集中宣传与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村民的法治素养。
注重管理,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实现强村富民计划,庵园村充分发挥“红色小组长”“党员网格员”“村干部”作用,将小组作为村自治的最小单元,制定《村“三级联动”积分考核奖励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提升村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为盘活资产资源,该村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增收型、项目带动型等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既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也促进了失地村民再就业,提高了人均收入。全村2350亩土地,经过招租,一下子就流转2100亩,其中近200亩建成标准化蔬菜钢架大棚,带动全村“5060”村民再就业116人。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2020年的20万元和1.2万元增加到30万元和1.56万元,平均年增长分别为25%和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