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网站首页 三农 详情

乔林中:黄土地上的种粮“土专家”

2023-03-15 08:58:49

■ 融媒体记者 刘 元

 

提到乔林中,陈师街道的水稻种植户们没有不熟悉的,县高素质农民协会会长、现代农业产业商会常务副会长、陈师街道乡村振兴党支部副书记、淮安市政协百优参与群众,每个都是响当当的头衔,但是在种植户口中,却总是亲切的称呼他叫“乔老师”……

乔林中1989年参加工作,在成为种植户口中的“乔老师”之前,曾是个不折不扣的“门外汉”。当时在一家国有企业上班的乔林中,颇有一种“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的志向,总想跳出体制,自己闯出一番事业。2000年,按捺不住想法的他辞去了别人眼中的“铁饭碗”,毅然投身到创业浪潮中,在淮沭河堤滩面承包了300余亩地栽种杨树,并在树下种植再生能力强、耐割耐收的多花黑麦草,作为牲畜饲料出售给淮安一家牛奶公司,一季度下来,净赚3万多元,尝到甜头的他立马扩大种植规模,并和牛奶公司签订了青饲供给协议……踌躇满志的他正准备大干一番,不料却遇到妻子遭遇车祸、农场遭受洪灾、工人发生事故等诸多意外,不但刚刚起步的事业一落千丈,还欠下了百万债务,生活一下子跌到了谷底……

正当乔林中日渐消沉的时候,国家对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视和利好政策,让他看到了希望。2001年,乔林中重新在陈师街道寿延村承包了300余亩土地,种植水稻、小麦,凭着自己的满腔热情,每天忙作于田间地头……

2016年2月,种地十余年的乔林中第一次参加涟水县农广校培训班,课堂上,专家们传授的种植经验让乔林中收获满满,在和专家们的交流中,好多以前遇到的种植难题都找到了答案,自此,他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得空就参加“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乡土人才高级研修班”等中央、省、市、县各个单位组织开展的涉农培训班,努力提升自己的种植水平,20多年来,共计流转土地2600余亩,生产水稻1528万公斤、小麦1296万公斤,他也逐渐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土专家”……

致富不忘桑梓情,助民增收富乡邻。20多年来,乔林中就像涟水粮食生产大户的一面旗帜,长期活跃在种植一线,在“家门口”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经营种植中的实际困难,带动周边230多户贫困户及低收入户农民共同致富,还受邀走上讲台,为全县的种田大户传经送宝,成为大家口中的“乔老师”。

由他创立的涟水县常盈桥稻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率先在本地应用大型自走式植保机、大疆无人植保机、无人驾驶插秧机、“智慧农业”APP等新装备、新系统,吸纳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力,特别是年纪偏大、家庭困难的低收入农民,带动他们增收致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先后获得省级“示范性合作社”、省级“家门口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全省“农业数字化建设优秀案例”、市级“五一劳动奖状”、县级“农民教育培训实训基地”等荣誉。

2018年,乔林中牵头成立了淮安市首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盟——涟水县高素质农民协会,吸纳核心会员350余人,合计经营面积近20万亩,通过组织培训、农资集采、技术互助、产业互帮、金融帮办、产品展示、订单种植等形式,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开展全产业链、全程化服务,帮助广大种植户节本提质增收,有力推动了涟水乡村振兴工作的发展。

除了热爱农业,乔林中还热心公益事业,长期以来,他一直坚持投身乡村铺路、助学帮残、扶危济困、无偿献血、抗击疫情等公益活动,获得了农业农村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突出贡献农民”、县“百行千名”先进典型、新联会先进个人等各项荣誉……

2021年,乔林中率先引入优良食味软米“新秀”——南粳66,2022年,此品种被列为涟水县优质稻米产业发展两个主推品种之一,在全县范围内示范种植6800亩。谈及未来,乔林中信心满怀:“我们要迈开步子,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优良品种的繁种基地,实现从‘田头到成品’的全过程经营与管理,以‘订单农业’带动群众致富,为全县现代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