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网站首页 三农 详情

农房改善让农民群众留住更多乡愁记忆

2021-09-29 08:22:56

■ 融媒体记者 马凌云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群众文明意识,保护好生态环境和田园风光,留住古村乡土味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我县在农房改善工作中,全面提升田园生态之美、乡村文化之美、文明乡风之美,鼓励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提升“主人翁”意识,以家风、乡风、民风提振精气神,突出价值引领、文化传承、环境创新,让农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拥有更多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是美丽乡村的精神内核,是乡村精神文明的基石。一个个文明村镇,犹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镶嵌在安东大地的碧波绿水之间,成为全县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走进成集镇法华社区,率先映入眼帘的是左右两边分别竖立的国家两个字。法华村党总支书记施显雷告诉记者:“家风是一个地方社会风气的直接体现,优秀的家风能提升家庭形象、改善社会风气,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凝聚更多正能量。”

法华社区农房改善项目占地150多亩,建设5种户型的一户一宅住房279套,并且配套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立足当地乡村特色,按照特色田园乡村要求,高起点编制规划设计方案,水系连通优化,居住环境自然,房屋错落有致,院落舒适美观,生态优良宜居,精心整修过的民国建筑和保留完好的鸟窝及古银杏树,留下了更多的乡愁记忆。

“真的是做梦也没想到还能在有生之年享受到这么好的生活环境,住上干净整洁的楼房……”法华村80岁的老党员唐珍贤看到即将入住的新房屋,掩饰不住心中的激动,笑容满面地说:“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多亏了农房改善项目,让我们这些农民也可以和城里人一样住上小洋楼了。”

县农房办在工作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精心谋划,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架设起党群、干群之间沟通的桥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常态长效开展,通过农房改善,提高环境质量,提升生活品位,让更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城里人“进来了”、学习经验的人“过来了”。

今年62岁的高天和通过公开抓阄的方式拿到了一套142平方米的两层小楼,目前正在进行装修。他告诉记者:“现在社区居住环境太好了,以前都是泥土路、还没有路灯,一到下雨天出行都不方便。现在多好啊,柏油路面,有路灯、健身广场、活动中心,还有小花园呢!我要赶快装修好,争取尽早住进来,慢慢享受啊!”

成集镇党委副书记朱礼峰认为,千百年来,中华优秀文化通过一代代家庭长辈的言传身教和家风传承,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对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直接作用。工作生活中,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最明显、最重要,群众会自觉不自觉地把党员干部的一举一动作为学习效仿的对象,只有党员干部的形象好了、风气正了,才能发出好声音、弘扬正能量,从而影响社风和民风,以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振兴。

施显雷说:“以前村里都是土路,老一辈的人戏称为‘水泥’路,一下雨就是泥和水,雨大了,村干部还要去一些人家看看,就怕一些老旧房子受到影响。现在住进新社区,道路全部硬化了,家家户户也都住进了楼房。村里这一年来变化很大,街道卫生变干净了,路两边还进行了绿化,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没有让村民花一分钱,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政府的好政策。”他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村党总支书记,要处处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通过不断学习提升,勇于担当、以身作则,引领社区纯洁的党风、乡风、民风,为法华村集体经济发展、为老百姓生活水平提升多一些推动、增一份稳定、添一丝和谐。

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