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网站首页 三农 详情

架起连心桥 议出真实效

2021-09-15 09:44:30

皂角村“有事好商量”“‘码’上议”——


■ 融媒体记者 徐文生

 

本报讯 近年来,南集镇皂角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的生动实践,在全县率先高标准建成村级“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为政协委员走进一线,聆听基层声音,解决群众需求搭设舞台。

紧盯“重点”,让阵地建设更完善。全县“有事好商量”巩固提升推进会后,南集镇党委高度重视,立即展开行动部署,在皂角村率先高标准建成村级“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在县政协的精心指导下,皂角村进一步规范协商议事流程,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精心设计布置协商议事阵地,建设专门的协商议事室、议事长廊、议事文化公园、协商议事宣传屏等,全力提升“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文化氛围和协商议事在群众中的知晓率与参与度。

打通“堵点”,让“码”上议更便捷。“一‘码’在手,凡事不愁。”村民这样笑言。村里精心制作印有“码”上议二维码的广告衫、扇子、笔、茶杯、手提包等,可以说是处处见“码”,人人用“码”,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参与“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今年2月份,村民张中来通过“码”上议平台反映,姚庄虽然改了户外厕所、铺了道路、架设了路灯,但农户家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比较严重,“什么时候能让我们的村庄也和城里一样漂亮?”村两委立即借助“码”上议平台,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利用视频议事厅召集协商议事,邀请设计单位、群众代表、政协委员、在外人员等40余人,讨论制订了环境提升方案并马上实施,使全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极大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找准“支点”,让群众议事更便利。皂角村灵活运用会议协商、书面协商、网络协商、地头协商、上门协商以及现场协商等多种方式,坚持哪里有需求就在哪里开展协商议事,撤掉“主席台”,就地坐、就地谈、就地议。村民程育君在“码”上反映稻田抽不到水,渡槽只有30厘米宽,影响五组稻田灌溉。该村议事室利用议事公园立即组织协商议事,最终花费7000多元,将渡槽加宽到60厘米,彻底解决了村民灌溉打水难问题。同时,皂角村还利用议事长廊,听取群众的建议和呼声,解决了村组道路铺设、旱厕改造、河道疏浚、村道安装路灯等问题,切实做到有事“码”上议、马上办。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让协商民主议事“飞入寻常百姓家”。

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