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网站首页 三农 详情

特色产业描绘“锦绣李庄”小康画卷

2021-04-19 10:03:27

■ 融媒体记者 汪春雷 王 跃 徐海英

 

本报讯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红窑镇李庄村在做大云锦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芦笋种植,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带动群众致富、村集体增收,用特色产业描绘“锦绣李庄”小康画卷。

走进涟水天宫云锦织造有限公司作品陈列馆,只见一幅幅云锦作品瑰丽多姿、灿若云霞,《龙凤呈祥》系列作品正在对外展出。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龙凤呈祥》系列作品研发成功的背后,凝聚着云锦艺人的智慧与汗水。“云锦里面龙、凤元素比较多一些,所以我们根据客户的需求,就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创新研发《龙凤呈祥》系列产品,也是对云锦文化的传承。”涟水天宫云锦织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六林说。

云锦《龙凤呈祥》系列作品,成功入选江苏省2020年优秀作品产业转化重点培育项目,不仅传承了非物资文化遗产,也为企业培植了新增长点,2020年,《龙凤呈祥》系列产品为企业增加订单400余万元。李庄村云锦产业园拥有工人600余人,云锦织机375台套,年可生产云锦1.5万平方米,年销售额超亿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手工云锦生产基地。“在这里上班,一个月能拿四五千块钱,下班还能照顾家里人,比在外地打工好。”涟水天宫云锦织造有限公司员工张艳说。

为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李庄村在壮大云锦产业的同时,围绕土地做文章,在云锦产业园附近,利用产业富民资金,采用“飞地同创”模式,规划建设芦笋产业基地,通过“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村集体和群众实现持续增收。

“我们在这里采摘芦笋,每天能收入80块钱。”这两天正是芦笋的采摘旺季,李庄村村民王玉花笑着告诉记者,每天一大早,来自李庄以及周边村的100多名村民就赶到芦笋基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新鲜的芦笋经过分拣、切根、包装后,销往全国各大农批市场。“我们这个芦笋一般发往南京、上海、福建、广州一些比较大型的批发市场,每天的出货量应该是在一万斤左右,等气温高的时候我们每天的出货量会达到两万斤左右。”涟水县春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章说。

目前,李庄村拥有芦笋产业园三个,面积达3000亩以上,年可带动李庄、新灯塔、白洼等26个村年增收达178.8万元,让2000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2.1万元以上,2020年李庄村集体经济收入50多万元。“我们在现有芦笋种植规模的基础上提高品质,发展观光农业,重点做好芦笋果蔬酒、芦笋饮料等二三产业发展,让更多的人到我们李庄芦笋基地观光、休闲、采摘、品尝。”红窑镇李庄村党总支书记薛进军说。

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