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窑镇: 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 融媒体记者 朱 云 通讯员 李慰亲
拆违建、建公厕、改危房……一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正在红窑镇持续推进,村村优美、家家整洁、处处和谐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近年来,红窑镇始终围绕“三清一治一改”工作要求,强化系统思维,明确责任落实,高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采取全员发动、以创促治、分类指导、严格督查等措施,全面提高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和居民的文明卫生意识。
党建引领,全员发动。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利用周一早会、各村居每月党员活动日、群众代表会、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讲习所、镇村干部入户走访、张贴人居环境整治画报式公开信等形式,动员全镇10.24万干群积极行动起来,投身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反复宣传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教育引导群众围绕乡风文明树新风、改陋习,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和主人翁精神,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推动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强大合力。
以创促治,提升水平。该镇以国家卫生镇、省级人居示范镇、市农村环境长效管护示范乡镇、省市级人居环境示范村居等创建为载体,拔高整治工作标准,提升整治工作力度,初步建立“户保洁、组收集、村清运、镇考核”的人居环境工作运行格局。目前已成功创成国家卫生镇、淮安市农村环境长效管护示范乡镇。新建国家二类公厕5座,清理各类垃圾7.4万吨,疏浚河道80余公里,铺设水泥路20公里,更新树木40余万株。
分类实施,一体推进。针对各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状,将全镇37个村居分为达标村、示范村两类,其中示范村10个、达标村27个,围绕整治工作标准全力推进。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坚持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分类实施的原则,以党的惠民政策教育引导群众。截至目前,共拆除破败物体1150多座、违章建筑400余处,改造农村旱厕1040座、采购垃圾桶7200只,改造农村各类危房309户,架设路灯230盏,启动夏楼社区、红窑社区农房改善工程。
严格督查,保证实效。建立日督查、周通报、月评比、季考核的督查工作机制,推动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成立镇人居环境整治办,专门负责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制定人居环境整治督查打分细则,对全镇所有村居按月进行轮回督查,将每周督查评分表及时归类存档,同时作为每季度镇对村考核和支部书记年终绩效发放的重要依据。
通过全镇上下共同努力,该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以夏楼村徐老组、黄锅甑村吴三庄组、金城村凌角组为代表的美丽宜居村庄正逐步形成。
惠民利民,民生工程永不止步。下一步,红窑镇将进一步发挥示范点的带动作用,创新思路,多措并举,打造亮点,抓好重点,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