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

网站首页 三农 详情

陈师做大中药材特色产业

2019-11-22 08:39:14

激活乡村振兴“引擎”

■ 融媒体记者 汪春雷 王 跃

11月中旬,在陈师街道万亩中药材基地里,村民们正在忙着采收成熟的知母种,为来年的知母草种植做准备。“像我家11亩地,土地租金就是8000多块钱,我每天在这里打工收入六七十块钱,一年下来又赚两万多,”陈师街道合心村村民朱献亚笑着说,“我现在每年可以在中药材基地里收入3万多块钱,比以前种粮食收益大多了。”

富民壮村,产业是“根”。近年来,陈师街道主动策应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土地整理,发展中药材种植特色产业,带动低收入户脱贫、村集体增收,走出一条富民强村新路。

陈师街道万亩中药材基地没有建设前,都是一些老旧庄台,由于年轻人外出打工,在家居住的都是留守老人,造成许多房屋空置,既浪费土地资源,又影响村容村貌。2016年7月,陈师街道对高庄、团结、合心等5个村率先开展“空心”村高标准农田整治,让老旧庄台变成高标准农田,确定以建设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作为产业转型、富民壮村的一个突破口,全力打造“中医药养生小镇”,加快壮村富民步伐。截至目前,陈师街道已流转土地18000亩,已签约中药材种植项目23个,先后种植菊花、白芍、丹参、金银花等11个品种。

万亩中药材基地为精准脱贫提供了新载体,不仅让低收入户实现了在家门口既得租金又得薪金的愿望,还拓展了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陈师街道以村为单位成立10个劳务服务队,以低收入户为主要吸纳对象,为种植中草药单位提供用工服务,带动1100多名低收入群众就业增收。各村利用村集体资产与种植大户共同发展中药材种植以及中药材加工等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长远增收。“我们村流转了土地4000余亩发展中草药种植,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60余万元,并且带动全村200多户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今年我们村低收入农户全部实现脱贫,”陈师街道合心村党总支书记沈正海说。

为确保中药材种植项目招得来、留得住、可持续,陈师街道与省内外知名院校对接,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与全国各地中药材经销商合作,为种植户搭建更广阔的销售服务平台,职业农民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社会主体纷纷参与到中药材产业链上来,使“产业链、服务链、利益链”形成三链叠加,陈师中药材产业示范区已初步形成全面互动的发展格局,“主体支撑,链条拉长,多面融合”已成为一大特色。白术种植大户张同书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跟安徽客商签订回收合同,对在销售这一环节上是没有顾虑的,今年白术种植基地亩产4000~6000斤,亩均纯收益可达10000元。”

目前,陈师街道万亩中药材基地已被我县纳入“百药园”项目强力推进,中草药种植展示区、中医药文化馆、中医药养生馆等核心功能区正在规划建设当中。“我们将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同时引入中医药科普、体验、诊疗等项目,推进中草药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陈师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峰说,“通过做大中医药特色产业,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