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项目的“保姆”
12月5日,注册资金2000万元,一期计划投资3500万元、建筑面积12900平方米的淮安财绿米业项目,通过市督考体系盘子项目竣工考核验收。
该项目是南集镇今年的重点招商引资在建工程。日前,记者沿着宽阔笔直的南集迎宾大道一路向北,在靠近镇区东侧的路边,看到三栋新建成的四层建筑耀眼挺立,它就是规划建设用地76亩的淮安财绿米业有限公司一期工程。
时光倒回一年前。从南京打拼回来的周春芹和几位合作伙伴在南集流转了1000多亩农田,组建了绿色种植基地。绿色种植要做大做强,必须要有产品认证,加工出来的产品也必须要有品牌包装。但他们没有自己的加工厂,生产出来的稻谷要运到淮安市区一个绿色加工厂代加工,然后再运回来进行品牌包装。每斤两分钱左右的加工费不说,还要加上来回的运输费用,他们就想能不能自己办一个小型的绿色加工厂。当时南集镇的老农经站长和他们一起合作兴建了一个“原生态稻麦种植合作社”,他找到现任农经站站长周连红,把这个想法说了,看上面能否有这方面的扶持资金。周连红于是马上找到县农工部的相关领导,了解咨询有关政策。事有凑巧,正好有一位种植大户在大东和南集种植富硒稻米,而且有自己的富硒稻米基地,上面有一个绿色加工的扶助资金项目找到他,但他考虑办加工厂可能利润不高而且分散精力,不愿做。周连红得到这个讯息后马上找到“原生态稻麦种植合作社”的老板们,但他们对加工设备等都不了解,而农经站正好是对口服务单位,项目顺理成章就落在了周连红的身上。
“但周春芹他们不愿意搞那么大的规模,只想投资五六十万元,建个小厂房,买几台机器一装就行了。可财绿米业是按市盘大项目标准做的绿色加工厂,必须上规模、必须现代化。”周连红回忆起当初,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拉下脸来去游说周春芹他们的。总之在跑了无数趟腿、费了无数口舌后,几位老板在她的热心与诚恳下,终于同意“掏腰包”了。
“刚开始时,项目帮办林彩红主任负责跑腿帮办证、照等手续,我主要负责项目的推动。”周连红一带而过地说。说起来轻描淡写,其实当时的每一步都行走得十分艰难。首先是土地,因为性质问题,出让一度出现僵局,周连红找完单位找规划,找完规划找国土。土地问题算是解决了,开工建设又遇难题,因为几个老板心里没底,所以积极性不高,掏钱也不爽快,再加上天气原因,项目一度进退维谷。“那时我白天上班,他们合作社也忙,我就天天晚上召集几个老板开会。分析市场前景,给他们加油打气,最终总算如期开工并保证了项目进度。”
厂房是一天天地建起来了,但头头脑脑的事更多,后期服务难度更大。设计日生产120吨米的绿色加工厂,原料、销售怎么解决?现代化加工机械从哪里引进?性价比如何?“从项目开工建设的那一刻起,我就全程保姆式服务。”周连红说。她首先找人找关系,最后由一位县领导牵头,和淮安市淮供欣隆有限公司取得联系并签订购销合作协议。原料、销售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又跑各类加工机械的事。周连红首先来到唐集米厂,现场查看加工机器,看看财绿米业计划购买的机器在同行业当中是不是先进的。后经朋友介绍,她又专程去山东一家绿色加工厂学习考察,回来后又跑到大东粮管所……
“我老夸自己不知不觉成了专家,现在我对各类加工机械的性能、价格等了如指掌,什么立式的、凹式的、碾米机、桩稳机、提升机、甄选机等等,一条线下来各种型号类型机器有40多个(台),零部件、安装在什么位置我都一清二楚。”顿了顿,周连红含笑对记者说:“一晃一年出头了,财绿米业项目也已通过市盘竣工考核验收通过,心里忽然感觉很舍不得,就像闺女长大了,要嫁出去了一样……”
看着周连红泛红的眼圈,记者忽然感觉她那娇小的充满热情能量的身上笼罩着感性慈爱的光环,那么地让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