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

网站首页 专题 详情

科技为笔,绘就涟水农业现代化新蓝图

2025-10-17 09:39:43

杨海燕

 

从南集稻田的无人机巡防到红窑芦笋延长产业链条,从高沟高粱的精准种植到食品产业园的精深加工,自古便有“鱼米之乡”的涟水,正以科技为犁,深耕农业现代化沃土。三年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实践证明,科技赋能让传统农业挣脱了“看天吃饭”的桎梏,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科技赋让特色产业实现从“种得好”到“卖得俏”的质变。在我县,农业处处可见科技身影,优质稻米“南粳9308”等优良品种,通过工厂化育秧、测深施肥等技术组合,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的稻米产业带,有效提升了产量和品质,南集镇由此跻身全国农业产业强镇。芦笋产业25项关键技术破解“保鲜难”瓶颈,田头冷库将损耗率降低30%。科技让我县农产品摆脱了同质化竞争,芦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品牌名片成为技术价值的最佳注脚。

科技赋能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生态。我县搭建起政府搭台、院校赋能、主体唱戏的共建格局。江苏省农科院王才林等20余个专家团队扎根田间,亚夫科技服务工作站常态化提供技术支撑,开展技术培训,培育4032名“新农人”。这种“科技下沉”模式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如高沟酿酒原粮基地通过“企业+科技服务+种植户”模式,提高高粱亩产收入,让技术转化有平台、产业升级有支撑。

科技赋能实现产业链延伸与农民增收的双重突破。我县以科技为纽带,将农业从单一生产环节延伸至加工、流通全链条。食品产业园引进盖世集团等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推进农产品精加工,江苏涟水大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则让一粒米实现价值倍增。在蔡工村的现代农事服务中心,“一平台五中心”实现了育种、加工、销售的全链条覆盖。由此可见,在科技加持下,乡村振兴有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支撑。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江苏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我县通过实践印证了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如今,智能装备在田间地头普及,“新农人”成为产业主力,我县正书写着“鱼米之乡”的科技新篇。我们更加坚信,唯有让科技扎根乡土、服务产业、惠及农民,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愿景。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