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联学共建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杨海燕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与社会和谐稳定。在新时代背景下,党建引领下的联学共建成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举措,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满足群众多元需求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
党建引领联学共建,能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打破基层治理的“壁垒”。通过党建联学共建,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党组织紧密相连,搭建起沟通协作的桥梁。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的资源得以汇聚,实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可以建立党建联盟,整合辖区内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共同开展社区建设、环境整治、帮困活动等工作,让过去分散的资源形成强大的治理力量,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党建引领联学共建,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在联学过程中,各党组织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探讨治理经验与方法,有助于拓宽基层干部视野,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县委社会工作部党委与保滩街道党工委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联学共建活动,通过实地调研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形式,深化思想认识,推动基层治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联学共建,能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当党组织与群众紧密联系,通过联学共建将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时,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度和认同感不断增强,从而更愿意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在联学共建活动中,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让群众参与决策、监督,真正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像老旧小区改造、社区公共设施建设等项目,通过与群众的沟通协商,充分考虑群众需求,使改造后的小区更符合居民的生活期望,也增强了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党建引领联学共建,推动基层治理模式从“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在实践过程中,还需不断探索完善,进一步强化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明确各参与主体的职责与定位,建立健全协同合作机制,确保联学共建工作有序开展。还要注重总结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模式,让党建引领联学共建在更多地方落地生根,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