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涟水百姓在家门口“看好医”
【两会写真】
■ 融媒体记者 樊 荣
两会期间,“医疗”成为了广大代表、委员热议的关键词之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不断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获评全国优秀案例,县人民医院门诊住院一体化感染楼、县中医院病房楼建成投用,县医院滨河分院主体完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医疗卫生领域取得的成绩,正是过去一年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全力推动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县人大代表,县人民医院院长濮娟深入调研、认真思考,始终致力于为百姓健康、为医护人员代言。如何方便患者在“家门口”就医,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这是濮娟重点关注的问题,她表示,“作为医务工作者,尤其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医疗卫生领域的内容,报告中涉及医疗卫生工作的文字篇幅不长,但重点突出,取得的成绩非常振奋人心。”
“这两年,县人民医院的技术确实有所提升,我们有什么不舒服,也不想着跑南京、上海了,在家门口基本都能解决。”“确实,前两个月家里有个亲戚,在县医院成功完成了一例心脏上的手术。县区医院能完成这么高难度的手术,确实不容易。”“这两年签约的这些‘乡贤名医工作室’,确实让我们涟水百姓不出家门就能‘看好医’了。”……谈到我县医疗技术的提升,讨论现场的气氛瞬间热烈了起来。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乡贤名医工作室’的成立,确实让医院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县人民医院今后也会继续推进多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卫生健康队伍的整体素质。发挥好省级专家‘传帮带’的作用,对医护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通过‘面对面’‘手把手’教学,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本领。”濮娟如是说。
县政协委员、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黄曙所在的医疗卫生组关于医疗技术提升的话题讨论度也是非常高。“看到大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关注度这么高,我们医务工作人员真的是深感责任重大。2024年,县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神经外科和甲乳外科的技术发展都有目共睹,今后,我希望能加强慢性病医学人才队伍的建设,为基层慢病管理增添实力。基层配备药品目录也应与时俱进,不断补充完善,把更安全更有效、老百姓能够承受的国产创新药及时纳入基药目录,同时加强对基层医生的培训,让他们合理、规范地使用创新药物,这样才能真正让创新药惠及百姓,造福民生。”黄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