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激情赴盛会 履职尽责谋发展
[两会写真】
■ 融媒体记者 姜 浩
携民意、赴盛会、谋发展。1月7日,出席涟水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的人大代表们,带着共促涟水高质量发展的拳拳之心,以饱满的履职热情和精神面貌,陆续来到德润酒店向大会报到。
在报到现场,人大代表们精神抖擞,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快捷有序地办理报到手续。随后,他们研读会议材料,熟悉会议内容,交流履职心得,热烈讨论社会热点话题,激情畅谈过去一年我县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为大会召开做好充足准备。
作为群众的“代言人”,会前,人大代表们已经提前做足“功课”,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前期深入基层走访调研,收集了大量群众的意见建议。面对即将召开的大会,代表们纷纷表示,将认真审议各项报告,完成大会各项议程,以饱满的政治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话心声、传民意、说期盼,将实地调研与群众期望交融相汇,充分彰显履职为民的担当精神,努力为涟水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全国百强县谋良策、绘蓝图。
聚焦群众“关键小事”,擦亮代表“为民底色”。“今年我带来的是《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管控的建议》。”县人大代表、成集镇党委书记杨帆表示,电动自行车作为市民出行的常用交通工具,具有便捷、经济、环保等优点。但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不规范充电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造成了损失。因此,加强全县住宅小区电动车的停放管理、规范小区电动车的充电行为十分必要,且极为紧迫。希望市场监管、城管、住建、电力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发力,研究出台行之有效的管控措施,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区域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管理,开展好“家门口”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教育活动,落细落实各项举措,形成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为群众营造安全、放心的居住环境。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在乡村的广阔天地间,留守儿童一直是社会关心关注的焦点,让每一个农村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是我们基层人大代表共同的愿望。”县人大代表、梁岔镇人大主席胡蓉蓉表示,近年来梁岔镇在费庄村打造了“六点半学堂”项目,致力于为留守儿童提供校外“第二课堂”。该项目在周一至周五晚上6:30至8:00及周六上午9:00至11:00实施,带班老师由镇村党员干部、退休教师等人员组成。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红色革命纪念馆等资源,以辅导课后作业为主,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兴趣培养等活动。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擦亮“六点半学堂”品牌,总结费庄村“六点半学堂”成功经验,将该项目在全县范围内复制推广,以点带面发挥辐射作用,激发更多社区、学校和社会组织参与的积极性,带动更多资源的投入和关注,不断强化师资力量配备,丰富课程内容供给,为留守儿童搭建更加广阔、多元的成长平台。
“人大代表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希望自己的建议能够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黄营镇徐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魏巍表示,他带来的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村宜居宜业》。2024年,徐跳村通过公共空间治理收入、领办土地合作社等方式,村集体经济收入达90万元。与此同时,村里将有限的财力聚焦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领域,多措并举关爱“一老一幼”,优先安排农民最急需、受益面广、公共性强的农村公共服务项目,但还存在年久失修的十六斗桥等危桥,不仅每天人流车流量较大,农忙期间,农用机具通行,致使安全隐患更加突出,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助推乡村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让民生幸福更加可感可及。
一件件群众“心头事”、一条条发展“金点子”……代表们带来的建议虽各不相同,但都心系涟水经济社会发展,言语中满怀着对2025年的期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