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网站首页 专题 详情

“和美乡村”,打造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2024-08-28 09:18:16

■ 融媒体记者 吴 燹

 

在今年7月份召开的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上,县委书记洪然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循序渐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近年来,我县以“绣花功夫”,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拓展富民强村路径,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打造一个个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让越来越多的广大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临近开学,不少学生家长趁着这段“小时光”,带着孩子出来放松一下。上了央视《新闻联播》的保滩街道周集村,再一次火爆出圈,吸引了众多家长们的目光,纷纷将乡村游锁定在周集村。去年7月份,周集村被命名为江苏省特色田园村,如今,这个乡村“慢生活”基地越来越有样子了,你看,在“供销乡咖”,不少家长点了一杯现磨的咖啡,或静静地坐在小厅一角,享受一份别样的惬意时光;或隐身绿树丛中,扑鼻的咖啡香味几步远就能闻到,人与自然完美地融为一体。

在“童话森林”,孩子们在丛林牧场里参观小香猪、小兔子等小动物,体验与动物园不一样的感觉,孩子们快乐的笑声充满整个景区。“2021年11月,我们村里成功引进‘童话森林’,投资了2000多万元,一年后建成,除了看的动物外,还有攀爬设施、萌宠乐园、丛林魔网、彩虹滑道等游玩的设施应有尽有,游客们争相在这里‘打卡’。”这个项目负责人高兴地说。“童话森林”每年给村集体带来土地租金6万元、物业服务费10余万元,村民进游园上班,月收入达到2000元,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与周集村一起被命名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的还有南集镇南集居委会(原桃园村)。走进该居委会,碧绿的田野、古朴的村庄、清澈的河水、茂密的林地,田、村、水、林相得益彰,形成了独有的生态底色。这里大小不一的石磨、岁月印记的尼龙滤网、年代悠远的柴火灶台……仿佛都在诉说着桃园的昔日往事。近年来,该居委会依托镇省级农业现代示范园,做好“生态+”这篇大文章,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大豆、稻米、果蔬等实施规模化种植,注册了“谷怀南集”“南集大米”“安东米富”等特色品牌,开通京东、阿里巴巴等平台直营店进行网上销售。村民的农产品在园区企业和镇政府的支持下,解决了产品“销路难”,走上一条种、加、销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大豆产业,是桃园的优势产业。为了做好“豆产业”这篇文章,该居委会加强与陈星教授团队和社会资本合作,共同打造豆制品产业化开发中心及优质高蛋白大豆示范基地。与此同时,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根据桃园文化底蕴和产业现状,设计“闻香寻豆”“忆红思甜”“稻舞蔬语”三大主题,据该居委会负责人介绍,“闻香寻豆”,打造文化休闲游,以南集小戏表演形式,艺术再现村庄豆腐、千张等特色美食;“忆红思甜”,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以村里红色资源为抓手,策划团队训练、红色学堂、国防教育等活动;“稻舞蔬语”,打造乡村“慢生活”体验区,开发农事讲堂、参观体验、田园观景等多元农事体验活动。每年吸引游客近2万人次左右,获得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高沟镇扁担村,地处三市交界,地理位置偏僻,一度被称为“穷扁担”。这几年,该村抢抓机遇,大胆突破,乡村旅游、稻虾养殖、蚕桑种养等多业并举,走上致富路,“穷扁担”变成“金扁担”,是我县最早建成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之一。

产业兴旺,群众生活才会旺。扁担村全村2800亩地,规模种植的稻虾养殖、蚕桑种养、瓜蒌种植等三大产业就分别达到200亩、1000亩和1200亩,4个农业合作社,注册生产“扁担村”“扁担河”“扁担印象”“扁担姑娘”等系列商标产品50多个。每年吸收留守村民到合作社里务工,家庭与务工两不误,日子越过越红火。

扁担村主动与紧邻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今世缘对接,打造自己的“乡村游”,不到三年时间,乡村旅游就发展起农家乐、垂钓、烧烤屋,年可接纳游客10万人次。今世缘酒业还主动协调资金300万元,打造以扁担河风光带为核心,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污水处理厂,完善文化广场;新建游客服务中心、土特产超市、生态停车场、村道绿化等休闲旅游观光项目,带动200多人就业。

 

记者手记:近年来,我县结合全国农业现代化先行县共建,聚焦富民村强、生态农业、人居环境等方面,推动农业产业提能级、延链条、增优势,让好生态产出好产品,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步伐,打造一个个乡村振兴“鲜活样本”,真正实现村强民富。上半年全县涉农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村均达到36.6万元,有9个村(社区)获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命名。愿这样的“和美乡村”越来越多!

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