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助餐点 情暖老人心
——涟城街道东门社区老年助餐点纪实
■通讯员 孙美成 王誉郦
傍晚时分,笔者漫步在涟水县繁华的城东路上,被一面“东门社区好邻居助餐”的招牌所吸引,抬眼望去,餐厅里挤满了就餐的老人,近前一看,还有很多人手持优惠饭卡,排着长队在窗口选菜。据了解,该社区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社区”“群众满意的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实践样板站”等称号。这个助餐点的创建,是近年来涟城街道东门社区关爱老年人的又一惠民举措。
搭建平台
筑牢助餐点服务根基
2021年,东门社区针对独居、空巢、留守、失能、残疾、高龄等特殊家庭群体的老人吃饭问题,不仅是老人生活所需,也是子女心之所系,创建了老年邻居助餐点。首先,成立了老年协会。协会由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工人,以及群众代表、社区主要领导为成员,负责老年人的助餐、合法维权、社区发展、老年互助和有益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其次,解决就餐点用房问题。社区领导主动给县委县政府和街道领导汇报解决老年助餐点的设想,征得同意之后,社区将原计生委办公楼改造成助餐点,解决了老年人就近就餐问题。第三,建立健康和帮扶档案。为了掌握社区老年群体的基本情况,在整个社区进行调查摸底,全方位了解社区老人的生活和需要情况,经调查该社区60周岁以上老人中失能半失能23人,残疾人37人、留守空巢老人27人、特困老人45人;80~90岁老人148人,90岁以上29人,100岁以上2人,并为他们建立健康和帮扶档案,及时掌握老人动态,夯实服务根基。
市场运作
确保助餐点服务持续
老年助餐点如何运作呢?卧床、残疾等老人用餐如何配送等一些实际问题怎样解决呢?社区及时召开两委会进行讨论。首先,确定市场化运作,对外实行承包。中标人必须有慈善观念,有为老年人服务意识;本人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最后被钱多多餐饮中标经营。其次,在资金来源上,实行多方筹集。县、社区支持一点、承包创一点,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助一点的模式运作。第三,实行老年人年龄梯度优惠。对60岁、70岁、80岁、90岁以上的老人给予梯度用餐折扣优惠,并实行用餐积分。第四,组建为老年人服务志愿队,对失能、残疾、卧床的老人实行提前订餐,志愿者配送上门,确保老人吃上可口饭菜。志愿者每服务一次、积分一次,根据分值社区实施奖励。第五,助餐点可以对外营业。在确保老人用餐的同时,面向社会开放,对于不属本社区的老人就餐实行市场价收费,把所得的收入作为老年助餐点费用的补充。
强化监管
提升为老服务水平
为了让社区老人生活有保障,晚年有盼头。东门社区实行了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建立了一套管理制度。在饭菜质量管理上,成立助餐监管小组;在老人用餐食材上,每天进行一次检查,确保老人舌尖上的安全;在助餐配送上,每天为预约的失能、残疾、卧床老人送去饭菜,让老人吃得舒心、满意、安全,享受到“老有善食无忧”既暖胃又暖心的服务;在场所信息管理上,加强对老年助餐服务场所的信息登记,每月公布助餐老人费用支出及积分情况,及时对养老动态进行更新,提升智慧水平。另外,还建立老年助餐服务管理信息平台,还定期给政府、爱心企业及爱心人士汇报捐赠资金使用情况,让政府不用担心、企业及爱心人士捐得放心。
近年来,涟城街道东门社区在老年助餐点服务上,开展得有声有色,有效地解决了失能半失能老人、留守老人、空巢老人、无人照料老人的就餐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目前,正会同县民政局及县慈善总会,着力打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功能齐全的示范型“慈善幸福家园”。